
[摘要]南京大屠杀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以其作为题材的电影,永远值得我们观看和思考。《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南京!》两部电影,虽然各自的叙事维度不同,却带给我们同样的沉默、悲愤与哽咽。我们为其触动,是因为历史赋予我们的民族情感,也是因为战争自身的悲壮。抛开导演或编剧自身对于“历史与偏见”的理解与处理,抛开演员带有自身色彩的演绎,我们尝试拾起南京大屠杀的记忆碎片,用胶片拼接我们的集体记忆。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
一、两种视角,一个故事
(一)影片简介
影片《金陵十三钗》(以下简称《金》)背景设在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众多中国军民被困城中。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李教官的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幸免于难的书娟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起到来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殓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14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希望借助约翰的身份为一行人提供更多保护。然而教堂的墙壁,并不能阻挡日军的铁蹄。当日军强行要带走13名女学生做慰安妇时,这些风尘女子化妆成学生,代替她们走向虚无。而最终这批女学生,被醒悟了的约翰掩护出城,幸免于难。
电影《南京!南京!》(以下简称《南》)中,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沦陷,部分官员弃城逃亡,但仍有许多官兵留守。宋锡濂部军官陆剑雄和战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们微弱而顽强的抵抗最终被压制,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成为俘虏,在枪炮声中血染长江。而金陵女子学院安全区,女教师姜淑云奔波往复,尽力帮助和拯救所有来此避难的同胞,但兽性大发的日军早已虎视眈眈盯上了藏身于此的妇女。拉贝的秘书唐先生小心应付,委曲求全,但为了保护家人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舞女小江纵使逃亡避难也不愿抛却女性的柔媚,她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则在其女性的外壳下注入一份刚强。而影片的视角来源,日本人角川面对这个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城池,面对自己手下的人间炼狱,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把最后的两个幸存者送出城后,举枪自杀。
(二)“我们的”南京大屠杀
从哲学的角度讲,人是一种历史存在,历史性是人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是人类克服的对象,而是一种基本事实。同时,人作为行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对存在之世界、历史进行解读。所以,“原意”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当事人,也不可能架构出事物的原貌。电影展现给我们的历史,是经过叙述者和接受者共同加工过的历史。每个人都会产生“偏见”,正所谓一千个人看影片,就有一千种南京大屠杀。但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又必须建立在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上。所以,无论是以日本兵角川视角切入的《南》,还是女学生书娟视角切入的《金》,都让南京大屠杀这个中国人心中的伤疤隐隐作痛。两部影片用诸多相似的手法,为我们展现南京大屠杀这一段血泪史。
首先,从画面色调上,《金》是昏黄的,《金》的故事简单,却给人一种悲剧式的“崇高”的精神——废墟中的教堂,鲜亮的衣服,懵懂的学生,最终“美”被摧毁,归于灰暗,一切烟消云散。对比而言,《南》选择了对整部影片的黑白处理,单色调创设了仪式感,也拉开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在这个色彩过剩的年代,单色调总容易让人陷入思考。两部电影的沉闷色调,在压抑中静静诠释着南京大屠杀给一个民族的伤痛。战争之后,色彩是虚伪的。
其次便是两部电影中出彩的美学因素,反衬出大屠杀的悲怆。它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并不只显现于纷飞的硝烟中,也存在于其对美的沉默式的毁灭。《金》中的12个红尘女子变妆后的样子,和她们那首优雅却凄美的秦淮小曲,让人感叹和落泪。《南》中,无数次被运用的留白,角川背着刀,走上河滩上的慢镜头,还有陆剑雄的眼睛看过日本兵再看到那成堆的尸体。同样的缓慢的镜头,越是缓慢,越是残忍。
再者在情节的划分上,都是以人性为主线。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保护自己不是为了保护自己。都是为了更多的人。《金》从首至尾,约翰一步一步走向觉醒,从一个自保、胆怯的美国人,拿生命去承担责任,蜕变成一个“英雄”。而《南》中的每一个情节,近乎平行。日本兵眼中的每一段场景,都展现出人性的复杂。而这种人性的展现却都与流血牺牲相挂钩。战争中或许没有这么多的舍己为人,但正是这些放弃自保的人脸上悲悯的表情,告诉我们,这是一段多么值得牢记的历史。
两部影片的人物对白相较于普通影片,可以说非常之少。它们都倾向于用画面来传递概念。甚至于在《金》的前半部分,台词是平易、市侩的。正如张爱玲书中写到,她与幸存的同学在香港沦陷后,为了停息的战斗而雀跃,在玻璃和墙壁上写“性”和“吃”。在面对灾难时,语言、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人类原始的那种呼号和无言最为真实。像《南》中,“姜老师,救我!”以及众多人的从容赴死,甚至于《金》中,玉墨的泪和微笑,这些都胜过千言万语。
《南京!南京!》的英文翻译叫TheCityofLiveandDeath,死亡是命中注定,不可抗拒,却那么突然和惨烈,利落而且不可抗拒。《金》中拖着长长白烟的子弹,像肢体一样矗立的残垣,昏暗的画面像刀子一样冷冷划过每一颗跳动的心。悲伤的人是那些懂得的人。比如角川,就是因为他看了很多书,他珍惜生命,知道得越多越无奈越悲伤。在这场浩劫中,最悲惨的并不是死去的人,而是活下来面对劫后重生的人。影片所还原出的令人窒息的气氛,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战争的沉重和南京大屠杀带给人的震撼与惊愕。
二、南京大屠杀的血与泪
(一)意象——细节中的苦痛
意象作为影视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主旨意蕴的重要载体,和剧作者的创作意图有着对应和同构关系。两部影片主题表达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诉说的技巧,更在于每个细节给人心带来的刺痛。
比如在《南》中,抗日战士陆剑雄被俘之后他决绝地站出来。面对成堆的尸体,他却温柔地捂住了孩子的眼睛。大屠杀是残酷的,但未来依然是充满希望的。再看日军祭祀阵亡将士的仪式,代表着什么?诡异的鼓点一槌一槌砸在我们的心上。“战争是什么?就是异族的文化在我们的废墟上舞蹈。”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