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马克·吐温“好孩子”与“坏孩子”之间的对抗

时间:2014-06-25 14:44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亨妮 点击:

  【摘 要】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反讽技巧令人啧啧称赞,笔下典型形象无数,而孩子形象也是其典型代表。“好孩子”与“坏孩子”的形象贯穿于他的许多作品,反讽技巧与正反颠倒在孩子形象塑造中的表现突出,“好孩子”、“坏孩子”的形象引人争议,但却深刻的抨击了社会现实。

  【关键词】马克·吐温;“好孩子”;“坏孩子”;反讽;正反颠倒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他能够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生动描绘19世纪末美国五光十色的社会图景和风土人情。其塑造的形形色色人物形象中的儿童形象引人争议,更是成为伟大而不朽的艺术典型。

  一、“坏孩子”与“好孩子”的形象

  马克·吐温生活在美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把那段时期称为“黄金时代”,但是地位卑微的小人物生活仍旧悲苦。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只能通过宗教迷信满足精神层面上的需求,然而宗教对人们的荼毒无处不在。从六十年代末开始,马克·吐温就在短篇小说中加强了揭露和讽刺的成分,他讽刺宗教教育对青少年的毒害。

  在1865年创作的《坏孩子的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的是一个“坏孩子”吉姆。吉姆会偷吃食品房的果酱,会为避免责骂而机灵地用柏油灌满罐子;会去偷农民的苹果,机警地逃过大狗的袭击;会在原本应该去教堂祷告的星期日出海钓鱼,遇上暴风雨,遭遇过雷劈,但是他却安然无恙。正如作者所说“像吉姆干的这类事情,无论在哪一本主日学校的教科书里都找不到”、“你尽管翻呀翻遍主日学校的教科书,即使从现在翻到下个圣诞节,你也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吉姆做了许多主日学校的教科书上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他违背了宗教教条,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家公认的“坏孩子”。

  而在1870年创作的《好孩子的故事》中,“好孩子”雅各布读遍了主日学校的教科书,这些书是他的快乐源泉。他信服这些教科书上的“好孩子”们,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渴望能够成为其中一员,被载入主日学校的教科书中,成为“好孩子”的榜样。他总是很听父母的话,尽管父母的要求有多么不合理;从不逃学,即使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有利的事情;在吉姆偷苹果的树下,他讲教科书上偷苹果的孩子会摔断手的事,但是结果却是吉姆摔在他身上,吉姆没事,他的手却断了。“好孩子”的好心却每每遭受打击。

  作者在五年间塑造两个对立的“坏孩子”和“好孩子”形象,在宗教迷信盛行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认为宗教教条是生活的最高宗旨,只有按照教条亦步亦趋地生活才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残酷的精神重压导致人们不敢越雷池半步,生命失去了生机,连孩子的奋斗目标都是能够成为主日学校教科书上的“好孩子”,俨然成为一群精神残疾者。“好孩子”雅各布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逐渐成长,思想的禁锢捆绑了这个孩子,成为“好孩子”载入书中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尽管他做着书上所有“好孩子”做的事情,但是他却无法如愿。相反地,“坏孩子”吉姆做着教科书上不许孩子做的事情,但是他却一帆风顺地度过了童年。宗教迷信成就了一个温顺听话的“好孩子”,但是却也抹杀了孩子童年的乐趣,最终作者借助“好孩子”的陨落抨击了这个无情的社会,孩子备受精神压抑与摧残,宗教迷信致使孩子走上迷信、保守的不归路,最终死在成为“好孩子”的不归路上。而“坏孩子”在宗教盛行的社会背景之下幸免于难,不被同化,冒险叛逆的精神伴随着宗教的荼毒,不屈不挠地在他的身体滋长,在吉姆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与宗教对立的冒险精神,不再是唯唯诺诺地依循教条行事,然而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孩子身边是一群精神残疾者,并没有人能够为纯真的孩子引路,最终孩子仍旧走向了罪恶的深渊。马克·吐温为了迎合抨击社会黑暗的主旨,“坏孩子”即使逃过宗教的荼毒,但却也逃不过社会吃人的同化。最终吉姆成为了无恶不作的,但却受人敬重的实实在在的坏人。两个孩子不同的人生道路却走向了同一条死亡之路,马克·吐温用相对立的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抨击了宗教社会吃人的面貌,无论选择怎样的道路都逃脱不了社会的残害,表现了无助的情感。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