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黛西·米勒之悲剧:表象与现实的不一致(2)

时间:2014-07-08 17:15 来源:发表吧 作者:孙慧 点击:

  二、不谙世事VS久经世故

  黛西是典型的天真的美国女孩,到了欧洲后自己仍旧我行我素,没有意识到自己喜欢社交,尤其喜欢结交男性朋友的习惯在欧洲人眼里是多么不得体。她对这个陌生的文化环境有的只是无比的热情,却缺乏必要的了解。相比之下,考斯泰洛太太本就是美国贵族,又在欧洲生活多年,说她是久经世故毫不为过,她对于黛西一家这样的“新兴暴发户”肯定是看不顺眼。所以如果说温特伯恩是导致黛西悲剧结局的最直接因素,那么考斯泰洛太太在很大程度上是整个悲剧的催化剂。“考斯泰洛太太是个很有钱的寡妇;是个很有地位的人”(16)。当温特伯恩第一次向她提起米勒一家时,她的第一反应是“他们十分粗俗;对这样的美国人我们的责任是不——不予理睬”,“他们待那个服务员就像是个极熟的朋友——当他是上等人”(17)。“温特伯恩很感兴趣地听着这样一件事一件事的揭晓。这使他对黛西小姐形成了一种看法。她显然有点不守规范”(18)。此处不难发现,温特伯恩对于黛西的看法是基于他姑母的描述之上的。后来,温特伯恩在和他姑母交谈的过程中,也承认黛西“完全没有教养,但是她非常漂亮”(18)。温特伯恩后来告诉姑母自己要和黛西去锡庸古堡,他的姑母说“这个女孩有多可怕”(18)。考斯泰洛太太最后还给温特伯恩一些建议:“你最好不要和像你所说的这种没教养的美国小女孩打交道。你已经离家住得太久了,你一定会铸成大错。你太天真了。”(19)考斯泰洛太太对于黛西的反感显而易见,可其实她从没有真正认识黛西,她一切的观点都来自于道听途说。而她的偏见也一开始就给温特伯恩打了一剂预防针,让他对黛西的看法有所偏颇。

  温特伯恩在日内瓦收到姑母从罗马的两封来信,其中提到了黛西“那位年轻小姐和几个第三流的意大利人也很亲密,她和他们热烈往返,已经引起许多议论”(35)。温特伯恩到了罗马后,考斯泰洛太太又告诉他一些有关黛西的新闻,“那个姑娘独自一人和那些外国人在街上游荡。她已经结识了六七个专门追求女财主的罗马人,带着他们到处串门。她每到一处约会都带上一个风度翩翩、留着一撇漂亮胡子的男客”(35)。她还补充说道:“他们真是粗俗到家了,粗俗到家是否就是坏,这是一个需要玄学家来解决的问题。他们至少坏到使人厌恶;生命本来很短促,这就够受的。”(36)这些评价暂时浇灭了温特伯恩马上想去看黛西的冲动,也让他开始怀疑黛西可能这段时间早已忘了他,心有所属了。考斯泰洛太太的这些言论看似只是她的一家之言,可是对于辨别力差的温特伯恩来说这无疑是更加深了他对黛西的误解。

  当考斯泰洛太太和温特伯恩谈及黛西和那个小个子意大利人时,她断定黛西“在和那小小理发馆里的发型模具搞不可告人的关系”(59),还断言“保险她随时都会告诉你她已经订了婚”(60)。这些话让本就摸不清黛西对自己的感觉的温特伯恩更怀疑黛西的纯洁。在之后两次三番地撞见黛西和那个意大利人在一起的时候,他终于选择相信姑母的话,相信其他所有人的话,“看清”了黛西,也不再为别人讨论她而担心。

  三、无知VS无所不知

  黛西显然是对欧洲的文化风俗不太了解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知的。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只是和男性朋友在街上聊天就会招来那么多人的非议,更不会料到后来大家都不搭理她,完全切断和其的来往。相比之下,沃格太太之前在日内瓦生活过多年,对于欧洲的文化环境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当黛西请求温特伯恩送她去见乔万尼利先生时,沃格太太当下没说什么,可是没过多久她就乘马车去街上找黛西他们了。她先是对温特伯恩说“这实在太可怕了,这个女孩子不能做这样的事。不能容许她和你们两个人在这里散步。注意她的人足有五十个了”(47)。沃格太太脸色绯红,情绪非常激动地说“不应该让这个女孩子毁了她自己”,“她真是疯了”(47),她的建议是“请她上车来,让她在这里乘车转半个小时,给大家看看她没有完全跑成了野人,再把她安全地带回家去”(47)。可黛西对此却十分不以为然,对沃格太太说“我不会同意你的意思”(49)。这让沃格太太非常伤心和失望。

  在晚会上,沃格太太对于黛西带意大利男人来访表示很不满。黛西和沃格太太告别时,沃格太太故意没有理会她,这让黛西脸色煞白。之后,沃格太太还对温特伯恩说“不许她再到我客厅里来”(58)。沃格太太这样的举动就连温特伯恩都觉得太大惊小怪,做得过分了点。

  米勒太太曾经说过黛西对于罗马满意的原因:“她喜欢这里的社交界——这里的社交界真是好极了。她什么地方都去,她认识许多人。”(39)因此,沃格太太及其他生活在欧洲的美国人对于黛西的排挤对天真的黛西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黛西的悲剧结局是有一定影响的。沃格太太同样也是一直关注到罗马人对于黛西的看法,只看到了黛西爱社交的表面,并没有想过黛西纯真的性格本质。

  四、结语

  黛西这样天真烂漫的女孩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注定是要悲剧的。周围的人对于她的“不得体”的行为都是避之而不及。人们习惯了一切都要遵循规矩、礼节,即使是像温特伯恩这样的相对来说开明的人最终也没能逃脱错怪、误会黛西的命运。可以说,黛西悲剧结局的最大的原因在于人们没有试着去了解黛西,只顾着纠结于她表面的“放肆”行为。

  笔者认为,《黛西·米勒》让读者们懂得了凡事不能听信谣言,只看到外表。虽然现代社会不会有黛西那样的问题,可是还是会有许多其他问题需要我们谨慎对待。尤其对于一个人的了解,一定是在经过长时间相处的基础之上才能有结论的。如若不然,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参考文献

  [1] James,Henry.Daisy Miller[M].UK:Penguin Books,1878.

  [2] 亨利·詹姆斯.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黛西·米勒[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

  [3] 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翁义钦.外国文学与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5] 殷企平,高奋,童燕萍.英国小说批评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