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美从民间来,舞自成一格(2)

时间:2014-08-07 15:48 来源:发表吧 作者:邓汤俊妮 点击:

 

  海阳人知礼好客、豪爽朴实,崇礼重义的意识始终渗透在海阳秧歌表演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行为和规范。海阳秧歌有个永久不变的规矩就是“先拜祖宗后耍景”,它的九九八十一个大礼是如此的庄重、虔诚,这种严谨的艺术表演程式也是不多见的。在一个如此狭小的地区,却有如此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我认为同样是多元化移民文化的反映,不同地区的移民运用不同的礼节表达友好的意愿,使得海阳成了礼仪冗繁的地方,而这些民俗、礼节,又不可避免地对海阳秧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流传至今的民间秧歌中,像海阳秧歌这样礼节繁重的实属罕见。相比之下,山东的鼓子秧歌,若两支秧歌队在路上相遇,双方强调的是“礼让”,各秧歌队要偃旗息鼓,表示尊重谦让。而海阳秧歌则是“礼上”,两秧歌队相遇后互“逗”,体现出和谐融洽。两者比较,鼓子秧歌把“礼”看成一种约束人们的行为准则,而海阳秧歌却把“礼”融在人体动作中,“礼”化成了舞,化成了人们视觉与听觉能够感受到的艺术表现。

  三、周而复始,绵延至今

  在采风归来时我脑海里一直在闪现着一个词,那就是“民族性”。早在2006年海阳大秧歌就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尽管这些年来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与重视,但依旧能看出越渐衰微的迹象。与其它的民间秧歌一样,现在的海阳秧歌与它的原始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南方农民插秧时演唱的俚歌俗曲,到有歌、有舞,有小戏表演的成熟秧歌,再到现在的纯舞蹈形式。海阳秧歌的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海阳秧歌的面貌,只能说是一个时期的状况,而不能代表海阳秧歌的全部。海阳秧歌它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而非一种静止的状态。那么,在这种变化的同时,相继的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地问题。一些民间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散发其独有艺术光芒的同时,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更新,一些与时代不相容的内容、形式渐渐地被消磨掉。就比如“秧歌剧”的消亡,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和繁荣,却在上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短短几十多年时间里迅速消亡,向纯歌舞、纯舞蹈方向转化。显然,这种转变同样是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与民族情感的变化。

  对于经历了500多年漫长历史的海阳大秧歌来说,它的未来应秉承一个怎样的路线?又应以什么样的姿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破浪前行呢?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所思考的,也应是我们现今身负重任的切实之题。首先,它的发展历程不同于“鼓子秧歌”与“胶州秧歌”。“鼓子秧歌”传授大多是由本村、本族、本家的一脉相承;而“胶州秧歌”则是半专业化的传授方式,自1864年以后,主要靠“安锅”④培养新人。而海阳秧歌它没有严格的师承关系,对于有天赋的秧歌人则是进行“抓胎”⑤,这也导致了现在很多传统的民间舞蹈语汇渐渐失传。

  那么,我们在大力“抢救、保护”民间艺术瑰宝的同时,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我们对于民间舞蹈文化认知的苍白与匮乏。就如我们的国粹艺术“京剧”,因当下处在一个如此开放、交融的时代所带来的一些冲击也是在所难免的,虽暂处于一个低迷期,但它仍属国之精华,它的地位是不可否认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在外国人眼中一提到“京剧”二字,就会想到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明,它就像一个深深的烙印,生生不息地流淌着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带着极其鲜明的“文化符号”,积淀了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而今我们的年轻人却疏于我们本民族自己的文化,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在观念上提升我们民族的觉醒,以及对于传统民族观念的回归。一个缺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国家是可悲的,一个没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民族更是难以走远的!

  注释:

  ①马胜德,金娟.中国民舞[M].古吴轩出版社,2010,5:3.

  ②于蔚泉.山东三大秧歌之海阳秧歌[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1:19.

  ③于蔚泉.山东三大秧歌之海阳秧歌[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1:20.

  ④清同治年间,第一个具有科班性质的秧歌团体——安锅,在胶州马店镇楼子埠村诞生。标志着秧歌的传承方式从家传到村传的建立。安锅的教授方式十分奇特,师傅在面前用两根秫秸做牵引,学生在身后双手握一端,另一端由师傅牵动,使学生与师傅的动作统一。安锅的师承方式,基本上具备了专业化的性质。

  ⑤“海阳秧歌”的艺人没有严格的师徒关系,先由有名望的艺人商量后,从部分少年后生中挑选出优秀者随同学艺,名曰“抓胎”,即在排练秧歌中学,其中聪明伶俐者掌握技艺好的,当年就可以替代年老体弱者上场演出,学得不好者,可先充当打旗的、跑腿的,等到来年还可以再学。

  参考文献:

  [1]白庚胜.秧歌[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9.

  [2]海阳群众艺术馆内部资料.海阳大秧歌[M].2004,12.

  [3]于蔚泉.山东三大秧歌之海阳秧歌[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1.

  [4]张荫松,田露.山东海阳秧歌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9.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