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表面来看,似乎真是这么回事,因为传统的保护与创新实际上是一种“矛”与“盾”的关系,在“传统遭遇现代”的今天,不去创新、与时俱进、面向市场,终究将被如今全球化的主流社会“排挤”出去。但是,对于松鹤村的民间音乐生活而言,它有着较强大的民俗文化根基,他们本身的自我保护和传承意识较强,本村的民俗活动甚多,当村中某户要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唢呐班子都是无偿的为彼此服务。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都是唢呐班子被请于用在婚礼仪式中的旺季,这些仪式为唢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松鹤村在一个空间的整体上有着自身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对于松鹤村而言,如果把松鹤村的民俗文化比喻为一棵大树的话,仪式活动就是大树的根基,支撑着唢呐艺术在民间生活中的运用与传承;作为音乐载体的艺人们就是树木的“血液”,他们的良性循环和新鲜“血液”的注入,才使得这一棵大树不断的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而且,艺人们也频繁的出村演奏,参加外村的民俗活动,据唢呐艺人罗志元介绍,他们每年外出演出机会平均有30多场,多的有40多场,少的也有10多场③。就在笔者与艺人中午在松鹤村一块吃饭时,唢呐艺人罗富强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的主人邀请他们唢呐班子下个月20号出席他们家的婚礼仪式,但罗富强说那天已有约,并承诺为其找村中另一唢呐班子去。让笔者不禁感叹:“你们唢呐班子生意都挺火的啊,都不用担心没机会参加仪式”,罗富强说:“这几个月结婚人多,所以都要提前一、两个月请我们,提前请的话我们价格就和平时差不多,但如果临时前两天才说我们就会把价格相应太高点了,这样我们不好安排”。④这种民间自发的演出邀请,不需要政府作为中介、不需要商家为之宣传,已然已经形成了一个自身的运营体系。就此类音乐形式的本身发展而言就是群众对自我文化的一种“文化自信”体现,人民的生活中需要这些,这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潜意识中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在某个阶段已经转向了一种“文化自觉”的状态。
试想,如果松鹤村的唢呐班子有朝一日真的走向了舞台、面向了市场,将演员的服装、音乐的多元效果、舞美的华丽设计都进行了精美的“包装”,打造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运营模式,势必会轰动一时,创造出不菲的经济效益。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脱离了民间仪式的音乐还能否继续走下去?
宣科曾说:“没有了我,也就没有了洞经音乐”。乍一听,我们会认为这不过是一句妄言而已!但仔细想想,的确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洞经音乐原本是扎根于纳西族民间生活的一种音乐形式,通过宣科的打造走向了市场,走向了世界,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与此同时它也脱离了自己生长的土壤,成为了一种“为了表演而表演”的音乐形式。随着洞经音乐的载体——艺人们及宣科的老去,像宣科这样的“鬼才”还有几个?洞经音乐真正能拿出来宣传的“噱头”还剩多少?所谓的主流经济和文化大潮的影响,洞经音乐的用途和演出少了,脱离了自己土壤的洞经音乐犹如飘在空中的白云,随着时间的演进,终将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结语
民间音乐是深深扎根于民俗活动中的,如果民俗逐渐淡了,那么民间音乐也就渐渐的少了,再多华丽的装饰也终究只是空虚的外表,失去了生命力的艺术将举步维艰。如果说此时真正地传承只能是通过面向市场,进行“包装”的话,或许多年以后唢呐不再表现当地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人民的音乐生活也已经不再需要唢呐来表达情感,我想,那时的唢呐音乐已不是真正的松鹤村唢呐艺术了。然而作为“局外人”的我们需要做的可能仅仅是默默的支持与关注着他们的发展,让他们凭借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从医学论文“文化自信”向“文化自觉”转变中寻求自我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的适应点,从而更好的向前迈进。
注释:
①杨曦帆.“马奈锅庄”实地考察[J].中国音乐,2009年03期
②此段叙述来自于2013年1月4日中午在松鹤村村委会对文化产业办的杨胜主任采访录音中
③ 此说法来自于笔者2013年1月4日在松鹤村村委会对唢呐艺人罗志元的采访录音中
④ 此说法来自于笔者2013年1月4日在松鹤村与唢呐艺人们一起中餐时罗富强所述
参考文献:
[1]杨曦帆.石龙村的音乐生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3).
[2]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学术研究,2003年(7).
[3]王俊义.一位世纪学人的文化情怀——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论”解读[J].学术研究,2003年(7).
[4]苏国勋.社会学与文化自觉——学习费孝通“文化自觉”概念的一些体会[J].社会学研究,2006年(2).
[5]杨曦帆.“马奈锅庄”实地考察[J].中国音乐,2009年(3).
[6]杨曦帆.本土文化的觉醒与应用——对于艺术人类学在“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应用实践的理论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4).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