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王安石《明妃曲》“汉宫侍女暗垂泪”解

时间:2014-08-11 11:03 来源:发表吧 作者:郑子欣 点击:

  摘要:围绕王安石《明妃曲》第二首的争议已趋平息,然而“汉宫侍女暗垂泪”尚有模糊之处,一是“汉宫侍女”是陪同昭君嫁往胡地之人还是汉宫中原本相识之人,二是“汉宫侍女”“垂泪”可谓知昭君之心,但为何昭君仍郁郁而终。本文首先从嘉祐四年的《明妃曲》唱和中寻找线索,进而考察宋朝和亲情况和王安石写作本诗可能依据的书面材料,包括由汉至宋的昭君诗词文和汉至唐代史书中关于和亲的记载。在此基础上发现,汉宫侍女确实听音懂心,但未被昭君援为知音。这种“忽视”透露出王安石本人的内心渴望,与宋代士阶层“同治天下”的政治理想相关,也与王安石呈递《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而遭冷遇的经历相关。最后回到唱和中印证这种朝向君王的“知心”诉求。

  关键词:王安石《明妃曲》唱和汉宫侍女和亲

  一、围绕《明妃曲》第二首的争议

  王安石有《明妃曲二首》,第二首抄录如下: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1}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一度引发争议,最早见于南宋李壁《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引范冲对高宗言,以孟子“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指责王安石。李壁为之调停,以为荆公诗固然欠妥,“然诗人一时务为新奇”,亦未可厚非。{2}贺裳《载酒园诗话》亦以此诗为“意在翻案”,且“大都诗贵入情,不须立异。后人欲求胜古人,遂愈不如古耳”。{3}

  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辩证详审,以为“彼哓哓之议此诗者,只缘未识‘恩’之一字耳。夫恩之为言,犹爱幸之辞云尔。明妃处汉宫数岁,未得见御,是爱幸之所未及者,曰‘汉恩自浅’可也。单于喜得明妃,其恩自深,亦就其爱幸之私言之,于明妃何有背主忘汉之嫌哉?”{4}且“汉恩”二句乃是“拟行人回首聊为慰藉之辞,与前篇‘好在毡城莫相忆’无以异也”。并从范冲傅致的动机分析:“冲为祖禹之子,祖禹于元中,以与修《神宗实录》尽书王安石之过获罪,绍兴时冲又重修朱墨史,冲之诋毁此诗一至此极,亦修怨之一端也。”今人多为此诗辩护、为王安石正名,郭沫若《王安石的〈明妃曲〉》{5}、邓广铭《为王安石的〈明妃曲〉辩诬》{6}、朱自清《王安石〈明妃曲〉》{7}与蔡上翔观点基本一致。

  二、“汉宫侍女暗垂泪”的疑问

  “知心”可以说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词。“汉恩自浅”两句如取郭沫若、邓广铭的解释思路,则“知心”可谓是昭君念念所系、衷心所向,是她超越物质恩惠的考虑而寻求的精神认同;若用朱自清所说诗意,“人生乐在相知心”虽自胡人口出,却也点中了明妃心事,“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便是心曲无处可诉、郁郁而终的委婉写照。

  从“知心”的视角再读此诗,昭君面对“毡车百两皆胡姬”,因为“含情欲说独无处”,只得“传与琵琶心自知”,这是说无人知心,唯有拨动琵琶倾诉心意。下文昭君弹琴劝酒,“汉宫侍女暗垂泪”引起了我的困惑:前文既已有“毡车百两皆胡姬”,那么“汉宫侍女”是陪同昭君嫁往胡地之人,还是汉宫中原本相识之人?若是前者,那么汉宫侍女“垂泪”的原因自然是听琵琶而感心声、处境同而相怜惜,汉宫侍女可谓是知昭君之心了,但为何昭君仍郁郁而终,致使“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有七首和作,是理解诗意最早也是最可靠的参证依据,我想先从和作中寻找线索。

  三、唱和中的回应

  对王安石《明妃曲二首》,欧阳修、司马光、梅尧臣、刘敞均有和作。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收入《居士集》中,目录于此和诗下注“嘉四年”,结合王安石嘉四年(1059)由江南东路(治所在饶州,今江西鄱阳)提点刑狱赴汴京就任三司度支判官,则王安石《明妃曲二首》亦当作于嘉四年。上述四人和作共计五首,除欧阳修和两首外其他人各和一首,又曾巩有和诗两首。嘉四年,欧阳修{8}、司马光{9}、梅尧臣{10}、刘敞{11}俱在汴京,曾巩在太平州司法参军任上,其和诗当是通过书信往返或嘉五年返京后所作。{12}

  对于“汉宫侍女”和“知心”的问题,和作中可以梳理出如下几句与之相关:

  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其所说“中国人”,《历代吟咏昭君诗词曲全辑·评注》注为“汉朝人”,但其语义有些含混:可能是泛指任何中国人,那“身行不遇中国人”就是没有遇到任何中国人,据此推断身边也没有任何中国人;也可能是指从汉朝到国外从事出使、商贸等活动的人,那么“身行不遇中国人”就是没有遇到可以通汉消息、代为传话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中国人,同时也就可以逆推,昭君身边也没有这样的人。“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呼应王安石《明妃曲》第二首“沙上行人却回首”,但无一笔写及“汉宫侍女”。

  司马光《和王介甫明妃曲》“万里寒沙草木稀,居延塞外使人归”,似是说有使者护送昭君抵达胡地后返回汉朝,这在王安石诗中没有出现。“侍儿不解汉家语,指下哀声犹可传”,则把昭君的侍者描述为“不解汉家语”,尽是胡人。

  梅尧臣《和介甫明妃曲》“月下琵琶旋制声,手弹心苦谁知得”回应王安石“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同述无人理解之苦,连琴声都不能超越语言和民族的界限而为人理解了。

  曾巩《明妃曲二首》其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说身边没有汉人。“度成新曲无人听,弹向东风泪空垂。”这里的胡人同样听不懂琴声,明妃何其孤独。

  《明妃曲》唱和中,在是否有汉宫侍女随行、有无使者送行的细节上,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曾巩等人的诗中透露出一些模糊和差别。固然诗人达意不需考史,然而作为读者,这些不合缝的地方可能成为揭起帘幕进入他们书写现场的途径之一。对这些出入出现的原因,可以先从宋朝的和亲情况做一番考察。

  四、宋朝和亲情况

  有宋一代“没有出嫁公主,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实行实质性的和亲”{13},只有一次北宋与辽的和亲谈判,也并未结成甥舅之国:“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辽以大兵压境,像宋朝索取瓦桥关以南的十城,并提出与宋和亲。经过艰难谈判,辽朝放弃了割地及和亲的要求,但宋朝需每年向辽增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14}

  与宋代无一次和亲的情况相比,由汉至唐的历史上,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和亲次数则很多。汉王朝与匈奴、乌孙、鄯善和亲共九次,魏、齐、周与柔然、突厥和亲共七次,隋王朝与突厥、吐谷浑、高昌和亲共九次,唐王朝与突厥、吐谷浑、吐蕃、奚、契丹、回纥、南诏和亲共二十八次。{15}

  由此可知,宋人对和亲并无亲历亲见的体验,嘉四年《明妃曲》唱和中对和亲情况的生疏模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王安石写作《明妃曲》可以依据的书面材料大致有汉至宋的昭君诗词文和汉至唐代史书中关于和亲的记载。

  五、史事变幻中的昭君

  王昭君的故事在流变中细节逐渐增加,然未见关于汉宫侍女的记载。查考王安石《明妃曲》以前的咏昭君诗词,亦无人笔涉“汉宫侍女”。

  关于使人则偶有涉及,凡六见。南朝梁刘绘女《昭君怨》末四句“相接辞关泪,至今犹未燥。汉使汝南还,殷勤为人道”{16},似是送昭君出塞的使者。北周王褒《明君词》颈联“寄书参汉使,衔涕望秦城”,“参汉使”是匈奴派往汉朝的使者。唐上官仪《王昭君》尾联“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是昭君在胡地等待将要返回汉朝的使者把自己的信带回去。卢照邻《昭君怨》“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是泛指行走在交河地界的使者。董思恭《昭君怨二首》其一颈联“举眼无相识,路逢皆异人”,与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有相类语义。崔国辅《王昭君二首》其一“汉使南还尽,胡中妾独存”,似是指送昭君前往胡地的使者;其二“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则是泛指汉朝的使者。白居易《王昭君二首》其二“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可能是在经历长途跋涉终于抵达胡地后对负责护送的汉使所言,也可能是在胡地居住一段时间后遇到汉朝聘问的使者而发。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