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光影:抗美援朝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2)

时间:2013-10-07 10:17 来源:发表吧 作者:雷岩岭 点击:

  然而,以往的研究者常常忽略了这部作品中的两个年轻的女性形象:一个是时常跃入刘强脑海的他在国内当纺织女工的妻子,一个是被未婚的志愿军战士王德贵特别在意的那个用花格子毛巾包着头、浓眉毛的朝鲜族姑娘。前者在作品中的多次出现既体现了志愿军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深度关爱,也透露出身处险境的志愿军战士对国内爱人的深沉思念;后者的笑声与形象使我们志愿军小战士的内心充满了愉悦与温暖。对此,作者的表述是:当刘强想到妻子时,他的内心“愉快而安静”;而王德贵在听到朝鲜族姑娘的笑声后,同样感到亲切而温暖。

  笔者认为,作者路翎对《初雪》中人物心理的刻画是最符合正常人性的。战争的残酷与非常,恰恰使在和平日子里被人们忽视的正常的人性变得珍贵与难得。在战争中,人与人之间、异性之间发自肺腑的关注与爱护又的确是人情人性的最自然最本真的流泻与展演。

  三、路翎《洼地上的“战役”》中的金圣姬

  《洼地上的“战役”》从其诞生以来,一直为评论者们热议。小说主人公——年仅18岁的援朝战士王应洪,是一个对革命事业怀有热情和憧憬的人物,他在部队特别是老班长王顺的引导下迅速成长,也因为这一点,他赢得了美丽纯洁的朝鲜姑娘金圣姬的爱慕。这份情感固然与他心中炽热而庄严的爱国之情、坦荡而质朴的战友情谊一样,都是真挚动人的,但它却与志愿军的使命和严明的纪律相冲撞,这也就注定了这份战争中诞生的特殊爱情的流产宿命,王应洪最后的牺牲,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掩护班长而献身,但就其结果而言,又未尝不是这不可解决的矛盾的某种解决。

  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一个志愿军为完成任务、保护班长而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爱情不过是其中一个小插曲。而且,王应洪与金圣姬爱情萌动之初,前者的不解风情与后者的大胆表示,很符合评论者们的高见,例如,评论家侯金镜认为,路翎“把爱情的主动爱放到金圣姬那一方面”。{6}评论家张文浙也说:“路翎巧妙地把王应洪安排为爱情的被动者。”评论家陈涌同样指出:“作者把恋爱的主动放在金圣姬身上。”{7}巴金也认为:“作者竭力去写一个朝鲜少女对志愿军战士主动的爱情。”{8}这些评论者都是从政治评判的视角出发,推导出路翎意图为王应洪开脱,从而掩盖自己胡编乱造的主观主义错误的这个结论。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一爱情的过程恰是小说情节的重要“关节”,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我们可以从王应洪在了解金圣姬姑娘心思后的种种慌乱模糊的心理与行为的描写入手进入分析:第二天早晨,当他“慌慌张张以至于把衣服泼湿了一大片”,而姑娘拿着裙子准备替他擦的时候,他“红着脸一转身就出去了”。他为什么要躲开呢?一来避嫌,二来也是心思萌动时的不安与害羞。以后几天,他“心里开始出现了以前不曾有过的甜蜜的惊慌的感情”。这句一笔带过的话却意义非凡——一向不食人间烟火的志愿军战士初次尝到了爱情的滋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共通的体会就是:当一个善良人向你表达爱意时,你就会相应地对他产生好感。

  为了证实以上的看法,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在金圣姬感到受了委屈而不再搭理王应洪时,王应洪“觉得很苦恼。她一点过错也没有,为什么昨天要那样对待她呢?……可是这种情况是不能这么继续下去的。……他于是希望快点上阵地去”。后来,部队离开金圣姬的村子,许多战士都“回头招手、喊叫”,“可是王应洪既不回头也不说话,跑得很快,几乎就奔下了山坡”。这些反常的行为和心思表明,王应洪很想摆脱他应付不了的困境:他一方面深爱着金圣姬,心里涌动着“甜蜜而惊慌的感情”;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违反他遵奉的国家使命和军队纪律。所以只好以逃离来结束这“不能实现的爱情”,以求解脱。后来的事实表明,离开金圣姬之后,王应洪心中的爱情不但没有枯灭,反而更加蓬勃———因为离别催化、激活了爱情。执行战斗任务前,他发现了金圣姬送给他的手帕,但他并没有向班长及时汇报,而是“把它仔细地折起来,放在胸前的口袋里”。随后的潜伏中,王应洪折了一朵金达莱花,“不知不觉地塞在衣袋里”。

  如果说王应洪对爱情的抑制是由于他所受到的教育给予它的下意识的警惕,那么对于班长王顺来说,丰富的感情世界与严苛的军纪之间的矛盾始终对抗着。作品中王顺的多次“分心”,就是在“沉重的精神负担下,意识失去重心,破坏了平衡,又常常以理智来约束的过程”。

  可以肯定的是,王顺的心也被金圣姬的热情打动了。他怜惜她的单纯,企盼着能保护她,使美好的继续美好。——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女性形象的代表,金圣姬强烈而又深沉的感情唤醒了王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记忆,他觉得有责任保护这些纯洁的梦不被打碎。他开始有意无意地保护着这一场根本无望而脆弱的爱情。于是王顺在执行掩护任务时单单挑了王应洪,也在王应洪重伤时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多次在王应洪面前提到那个可怜的姑娘。——他是在为她感到不平!他怜惜她不懂战争,怜惜她的那个和平生活的热望;战争阻隔了一切,甚至连一个女孩子实现爱情的愿望都无法满足,就王顺的内心而言,他是多么想满足这个女孩儿的愿望,可是他不能,纪律把他变成了一个不通情理的冷冰冰的人,不管他的内心多么热切,他得遵守它。于是他的全部心愿,就落在了替她爱王应洪,照顾王应洪上。

  战争是一个很令人无可奈何的现实存在,在《洼地上的“战役”》中,最让人切身体会到的是,金圣姬对爱情的渴求和王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一样强烈!金圣姬的追求没有错,她对我们的志愿军小战士有着那么炽热纯美的感情,可是战争、纪律杜绝了实现这一切的全部可能。它们迫使王应洪极力压制自己的感情,逼使金圣姬和王顺生活在痛苦的纠结中。可平静的生活和甜美的爱情不就是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吗?尤其是在战争环境下!在这部作品中,作家路翎对人性的揭示与展现是立足于人本界面的,在那个“左”倾思潮统辖一切的时代里,他对人性的开掘,对美好爱情的表达显示出作家对文学尊严的捍卫,对美好人性的呵护,以及艺术家的良知与胆识。

  这恰如苏联作家鲍·瓦西里耶夫于60年代发表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样,路翎也是从战争中的女性形象出发开启了他对于战争、人性的独辟蹊径而又发人深省的开掘与思索之旅。

  毋庸置疑,魏巍、路翎的抗美援朝题材的创作已然载入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史册,我想,同样载入历史的还有活跃在志愿军战士眼中、心上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存在给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平添了温情、柔性、和平的成色,为此,我们应该纪念她们。

  {1}{2}{3}魏巍:《魏巍散文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111页,第112页,第115页。

  {4}唐因:《朝鲜战场上的中朝文艺——文艺战线上的英勇斗争和伟大友谊》,《文艺报》1951年6月10日。

  {5}巴人:《读〈初雪〉——读书随笔之一》,《文艺报》1954年1月31日。

  {6}侯金镜:《评路翎的三篇小说》,《文艺报》1954年12月1日,第43—49页。

  {7}陈涌:《认清〈洼地上的“战役”〉的反革命本质》,《中国青年》1955年第14期,第102—110页。

  {8}巴金:《谈〈洼地上的“战役”〉的反动性》,《人民文学》1955年第8期,第1—7页。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