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实践探析(2)
二、结果与分析
本文应用归类统计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处理,并结合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新教学模式,学生的满意率较高
在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模式中,DV录像、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被应用于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引导和激励各小组积极闯关,营造课堂愉悦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等组成的综合评价方法,培养了学生交流、协作与展示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小组为在下次可取得更好的闯关名次而进行的课后自发练习,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这也是终生体育思想所倡导的。在学期末,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模式及该模式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意率较高。但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分段闯关设计方面还不是很理想。因此,今后教师在应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在此方面加强研究,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满意率。
(二)创新课堂学习形式与方法,增强学生间的互动性
通过对6次课课堂记录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可得出: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模式创新了课堂学习形式与方法。具体表现在:将常用的各小组在同一目标下进行相互竞争改为各小组在不同目标下进行挑战自我;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占主导转为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占主导;将传统的课堂个人学习引导为个体带动整体的合作学习;将传统的体育练习课变为各小组的展示表演课等。
(三)积极采用"引趣"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是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动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诱导,教师在教学训练中用各种方法"引趣"是学生形成体育兴趣的重要条件。前苏联心理学家霍林斯基也曾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3]而产生体育兴趣的前提条件是参与者有获得成功、品尝胜利成果的可能,而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新教学模式中,每一次小组闯关的成功和胜利都会使参与者深受鼓舞,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对更大的成功和胜利产生信心和希望,这也为下一次闯关奠定了心理基础。这些也在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的学习兴趣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潜能是每个人身上固有的却未被开发和挖掘的内在能力或能量,而挖掘潜能的关键是清楚地认识自己,并勇敢地超越自己。在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模式中,闯关成功的衡量标准主要是小组整体及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因此每一次闯关都会给学生个体甚至整个小组一次刺激和推动,进而激发学生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激励各小组进行互评和自评,并为学生创设展示个体的机会,鼓励和肯定个人带动整体,使学生了解自己,超越自己,发挥最高水平,进而挖掘学生潜能。从体育成绩统计结果可看出: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模式挖掘了学生潜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自己的最好成绩,优秀率大幅提高,不及格率和及格率明显降低,而对照班的学生成绩主要集中在良好和及格上,学生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改变理论课教学形式,巩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
传统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是将理论课集中授课,这样可使体育理论知识比较系统连贯,但学生兴趣往往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模式是将枯燥的体育理论知识巧妙地贯穿于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实践需要随时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在小组闯关评价过程中还可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说明与总结。感兴趣的学生常常随时随地提问,尤其是在教师进行小组评价和学生互评讨论时,学生表现尤为踊跃,这时教师可及时引导讲解。通过多次的应用与讲解说明,可在无形中巩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另外,在新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刻苦钻研,密切关注体育理论前沿,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信息时代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结论
友伴型分组闯关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激励,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创新了课堂学习形式与方法,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了满足不同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的课堂环境,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挖掘了学生潜能。它采用课课评价与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法,将教师和学生评价融入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扩展了评价内容,提升了过程评价的可操作性。它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所授内容并能合理分段设"关",且采用灵活多样的激励教学方法,以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适时评价,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新教学模式不是让所有的闯关小组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强调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程度。它要求教师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协调能力,并要勤于钻研,不断用最前沿的理论成果充实和拓展教材的内容,因而新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该教学模式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验证,还可应用于武术、艺术体操等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刘婷.健美操教学运动机能评价标准个体化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社哲),2007,教学研究辑.
[3]蔡春霞.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
[责任编辑:陈明]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