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课程的扩展(2)

时间:2013-11-04 13:24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李湘媛 点击:

  (一)形态多元化
  书籍形态发展至今,历经了几千年时间和10余种形态的演变。自从有了语言和文字,书籍就开始伴随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书籍也在不断发展、变革,书籍设计应充分利用阅读者与书籍接触的每一个方面。书籍形态创新设计应立足于传统书籍形态的发展过程,结合多层面、多角度的形态表现可能,探索多样化的书籍形态设计表现手法,充分利用形、色、味、声等多种感官体验扩展书籍形态设计的空间,使版式及形态由以往形式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向立体化、动态化、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对于促进书籍设计的发展,研究书籍相关理论知识,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有着重要意义。书籍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其结构与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文化与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多元化书籍形态创新,成为书籍设计的发展前景。
  (二)材质多样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印刷材料和印刷工艺水平也逐年提高,人们的审美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使得出版界对材料和工艺更加重视。
  新材料的出现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书籍信息传达过程中设计思想的传递,成为构成书籍美感的重要因素。不同质地有不同的物理特征,选择考究的材质是构成书籍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粗糙的手工造纸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性,华丽的特种纸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在这些以纸张为载体的书籍设计中,配合书籍内容加入各种不同质感的材料(如皮、毛等),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接触不同的材质来更真实地感知书籍内容、扩大认知范围,这是书籍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阅读过程的互动性
  互动的本意强调的是相互推动、相互沟通与相互促进和带动。在当今数字时代,"互动"更广泛应用于与计算机科学、互联网、艺术、数字媒体等相关的学科领域当中。[3]传统书籍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单向的阅读过程,阅读者直接被动地从书籍中获取信息。在书籍设计不断发展的今天,互动性的书籍设计方式一改传统书籍阅读时的单向信息传递,将寓教于乐同书籍阅读生动地结合,让阅读者从被动的信息灌输转变为主动性的信息获取。完美的书籍形态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4]书籍设计中的互动性设计就是调动读者的各种感觉器官,让它们参与到阅读中来,使阅读由传统的视觉阅读变为多种感官的全方位综合体验。
  (四)设计人性化
  人性化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越来越关注的方向。艺术设计以人性化为目标在不断前进,书籍设计也体现出更多的人性化。一方面,书籍设计从功能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好的书籍设计能使读者最快地获取个人所需要的信息,使人便捷地浏览而不觉得疲惫。另一方面,书籍设计在满足人们功能性需要的同时,也从自身的设计表现上调节着人的视觉生活领域。其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将艺术性思维、理性设计表现和形态、材料的后期制作相结合,是平面设计的立体化、空间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象征。在当今繁荣的出版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融文化与艺术为一体的书籍,这些书籍的涌现使得我国书籍设计水平不断提升。三、对传统书籍设计课程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新媒介诞生了。其广泛使用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表现空间,同时也进一步刺激了传统设计形式的丰富和发展。在以传统纸质媒介为基础的表现上,书籍设计也扩展了设计表现空间,丰富了设计表现形式。受此影响,书籍设计课程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书籍发展变化的需求。
  (一)注重创新的形态设计
  形态的多元化是当今书籍设计的主要特点,因此,在书籍设计课程中关注书籍形态上的创新练习是书籍设计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程中不仅要进行传统书籍形态训练,同时要进行创新形态书籍训练,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表达途径,使其不再是针对一成不变的传统六面体,而是跳出传统形态的束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基本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其应对社会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如书籍形态创新课程设计中的作品《红》,学生用砖头作为书籍主要构成元素,利用折页将两块砖头进行连接,起到封面与封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当今书籍价值的迷茫(图1)。
  (二)注重材料的运用
  传统书籍设计中,纸张是主要材料。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印刷水平的提高,多样化的材料被运用到书籍设计中。如今的书籍设计使用的材料不再仅局限于纸张,而是扩展到了木材、布、pvc、金属等更广的范围。因此,书籍装帧设计课程的训练应充分考虑到纸张和非纸张材料的运用,让多样化的材料与艺术表现相结合,将可利用的材料引入课堂训练,为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在传统设计表现的基础上,加强多材料的应用设计练习环节,把这种变化同课堂实践联系起来,以满足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注重设计中的互动性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变得更为多元化。书籍设计中的互动设计让读者真正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令其有了以往感受不到的阅读体验。书的形态是一个立体的空间,人的思维模式是在阅读过程中建立的。[5]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书籍设计过程中增加合理的互动式体验应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从不同设计视角获取设计灵感,建立多样化的设计意识,更好地在书籍设计中突显人性化特点,如《手影》(图2)的书籍设计中,学生以手电筒发出的光源与书籍异型模切相结合投射出影子形态为切入点,调动了读者阅读中的动手过程,利用互动性的手法使读者对书籍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
  (四)注重设计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指出,在观看由独立的部分组成构图的时候,首先注意的是整体,其次是组成部分和细节。书籍设计是由多个页面组成的设计整体,封面、扉页、目录、内容等不同的组成部分表达了相同的语意。因此,书籍设计的整体性在维系观者认知习惯和操作习惯中显得十分重要。整体性是学生在书籍设计中逐步培养的综合设计能力。书籍设计在本科教学任务中是一门结合了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图案设计等多课程内容的综合设计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其训练内容通常都是从具体的局部设计展开,而后构成一个统一的设计整体。随着书籍设计发展,教师授课中应更加强调设计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把握整体设计的能力,促进其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其要培养的是社会中从事艺术设计的一批中高端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又是一门实践内容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设计能力,并能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设计需求。综上所述,书籍从产生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如今,我们在面对媒介扩展、材料多样化的过程中,将书籍设计融入到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里,会让其在无数设计人才的共同努力下演绎出更多精彩。
  (注: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RW2013-11)
  参考文献:
  [1]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白雪竹,李颜妮.互动艺术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5]吕敬人.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系
  (责任编辑:高薪茹)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