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浅谈(2)

时间:2013-11-17 16:16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刘小文 杨利 点击:

  注:G为古今字
  表1中所有的字在中学文言文注释中是被标为"某同某"的。但是从它们真正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中学文言文在注释中并未正确地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都用了"同"表示。当然这还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都把特殊用字视为了通假字,用"通"字去表示它们的关系。而这其中有通假字,也有古今字,更有异体字。如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学文言文中用作"通"解释的有通假字、有异体字、也有古今字。很明显这样的注释只能给学生辨识带来更大的不便。在这两表的对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学文言文中绝大部分被视为通假字,特殊用字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良好的区分,这样的情况给我们的辨析带来了更大的混乱。但是笔者认为,编著者给读者呈现的应该是正确而容易理解的注释,而不是这种给我们教学和正确理解带来很大的不便,使我们更加难以区分易混淆的定义及让我们越深究越糊涂的注释。所以,在注释上必须有一个简单的区分,让学生能很容易地明白它们三者之间的不同。2.讲解上的问题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学文言文的注释中基本上的特殊用字都被归为了通假字,当然这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不辨通假、异体、古今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不可忽视也必须认识到的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我国现在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却并未完全得到实施,全国的教育还一直处在应试教育阶段,在每个阶段升学仍然是作为重点,而中、高考中特殊用字的涉及少之又少,这也促使中学教师在教学时并未对这些字进行区分而统称为通假字。
  如《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中的"坐"与"座",教师一般都只讲成"这里的'坐'通'座',座位",然后就大功告成,不再深究,并不把"坐"与"座"的本原意思讲清楚,也不把它们其中的关系弄明白,学生就只能错误地将这些定义为通假字,而其真正的古今关系却被忽略。这就使得我们对特殊用字只明白了它与其他的不同,而并不能了解它的不同在哪里,也就出现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无法正确去认识它们。字音、字义及用法是我们学习的根本,而像我们常见的如"说"与"悦"这种特殊的在读音上不同的古今字,部分教师并未对其特别强调,使学生一直没能了解其正确的读音,这一点在通假字中表现更为明显。
  三、对正确辨识特殊用字的建议
  1.教师讲解上
  面对教学实践需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讲解一般都会考虑到考试问题。而中考、高考对文言文中特殊用字到底属于何种特殊用字要求甚少,这就使得中学对这方面的教学十分薄弱。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的学习我们必须从字开始,弄懂字的意义和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当然就是一个重点,所以,中、高考提高文言文特殊用字分值对促进教师对文言文特殊用字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教师正确讲解特殊用字的外部动力。我们认为,首先要搞清特殊用字的概念,其次还应该让学生搞清各种特殊用字产生的原因。
  (1)通假字
  在通假字上应该对最基本常用的特殊用字进行重点讲解,并且应讲明各自的本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只是读音上比较相似。如《报任安书》"夫人不能蚤自裁绳墨之外"中"蚤",建议讲解"蚤"为通假字,本字是"早",意思与"晚"相对。从用字看,古人本来应该用"早"字记录此义,却用了一个仅仅与其读音相同而意义并没有联系的字,写了同音别字,这就是通假字。当然,我们还应强调的是这里指的读音是古音,这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讲解时特别强调通假字的读音是本字而不是通假字。
  (2)古今字
  在古今字上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比如"知"与"智"之间是"智"表示"知"的引申义。在讲解时还应让学生明白古字与今字的四类关系。如《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受",建议讲解为传授的"授"。"受"、"授"在形体上有相承关系,意义上有内在联系,接受的"受"先出现,表示传授的"授"字后出现,后起字"授"的形体从"受"演变而来,意思都有传授的意思,所以是古今字。
  (3)异体字
  在异体字上,中学文言文中异体字所占比例最少,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之后选择个别异体字让学生了解异体字之间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结构或结构位置不同的特点。如:《曹刿论战》"小惠未徧"中的徧,普及、普遍的意思,后来用"遍"表示。二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字形不同的异体字关系。
  2.注释上
  中学生获取书本知识除了教师讲解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书本自学,但是在文言文中对特殊用字的注释往往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这些特殊用字,所以,在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其相对固定的标注方法,如:以"×通×"表示通假字;以"×同×"表示异体字,以"×后来写作×"表示古今字。这样就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例如:《观沧海》"水何澹儋,山岛竦峙"中的"竦"应注释为"竦"通"耸",这是通假字。《论语》十则"是知也"中的"知"应释为"知"后来写作"智",这是古今字。《曹刿论战》"小惠未徧"中的"徧"应释为"徧"同"遍",这是异体字。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文言文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而就目前来看,其中对特殊用字教学我们更是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也正因为如此,在注释上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区分,不能再把所有的特殊用字一概归纳为通假字,应对各种用字进行合理正确的归类和正确的阐释,这也是教师正确区分讲解、学生正确理解的首要条件。从启蒙教育开始,我们一直在对字进行不断的学习、深化,字是我们学习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掌握了"字"我们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文言文的文化内涵,才能达到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所以,对这个特殊用字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不管是编著者在注释上,还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都必须给学生一个正确而容易理解的解释。
  参考文献
  [1]卢光耀.中学文言文的教与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89.
  [2]陈淇.中学文言文教学十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3]余淑荣.古书用字现象分析--兼释"通"与"同".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4]王卫峰.古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黄山学院学报,2004(2).
  [5]王玉敏.漫画初中语文课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广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6]李秋新.简论对异体字的准确理解和认识兼及教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7]刘兴均.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三字"问题.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8]祝鸿熹.古代汉语词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
  [9]刘志成.汉字学.成都:天地出版社,2006.
  [10]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1]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99.
  [1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关燕云)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