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经年的流浪(2)
时间:2013-12-16 11:54
来源:发表吧
作者:顾瑜
点击:
次
综上所述,“流浪汉”电影的界定范围已经逐渐明晰,笔者给“流浪汉”电影下的定义是:“流浪汉”电影主要是以主人公路上流浪模式为主,将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组成一个集锦,或者在路上的过程引起个人反思,通过一段旅程实现心灵的找寻感和救赎感。在路上行走的过程没有具体的时代和交通工具的规定,更加注重的是一种叙事形式的统合。
最容易让人提出疑问的是“流浪汉”电影与公路片两者的区别所在。公路片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类型电影概念,有相对固定的创作模式。由于中国的社会环境与国外相比有诸多不同,硬性地将国外类型电影的概念引入中国电影市场十分牵强,并不科学。说起公路片,最典型的大部分是由美国好莱坞创作的。美国公路片受以杰克·凯鲁亚克为首的“垮掉的一代”(beatgeneration)文学影响很大,这也是美国公路片特有的创作文化底蕴。在中国,“垮掉的一代”文学样式并不成熟,主要集中于对国外作品的翻译和解读,如果说在引入的过程中受国外文学的影响,那么程度也非常有限。而且,公路片已经拥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其类型特征有研究者归纳为:普通人精神,情感的宣泄,边缘人的矛盾组合,“在路上”的结构模式,多重意义的视觉符号,流动变化的镜头,自由自在的公路音乐。?譹?訛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此类影片并不具备以上所列的类型特征,或者是仅仅具有其中的一两种特征,远没有形成公路片这一类型电影的范式,更可以说明中国尚且没有公路片存在。同时,公路片是工业文明的产物,顾名思义,现代交通工具是公路片极具代表性的道具,汽车几乎是影片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主人公驾驶汽车飞驰在苍茫的大路上是公路片经典而必要的元素之一。根据维基百科公布的各国人均汽车拥有量的统计表格可以得知,美国在2010年时的每千人汽车拥有量是812辆,位列世界第二,中国内地2011年每千人汽车拥有量是83辆,排到全球101位。?譺?訛显然汽车在中国并不十分普及。在“流浪汉”电影中笔者没有对交通工具作出具体的界定,纵观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影片,大量使用到汽车的影片仅仅只占到总体数量的三分之一,主人公更多采用其他交通方式踏上“流浪”之旅。
二、“流浪汉”电影成因
“流浪汉”电影为什么会在21世纪的中国电影市场上集中出现?为了探寻答案那么就需要对此类影片的生成语境展开分析。相适宜的文化渊源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产生的重要温床,为新出现的艺术样式提供最基本的文化养分;社会环境则可以说是催化剂,主要起到的是推动作用,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正是借助于外来的力量才能够破土而出。“流浪汉”电影在21世纪前后才萌芽发展必然与这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1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文化出现了极大的融合,不少新的艺术样式崭露头角,综合性的交织成为艺术发展的趋势之一。此时在影视文化方面也是如此,类型电影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呈现出多种类型元素交合的现象,一些原有的类型电影衍生孕育出新的艺术特征。
改革开放至今的二三十年间,社会变革使大多数人需要不断地调整自我与社会相适应。正是因为人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面对各种社会压力,产生情感上的不适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逃避、挣脱,或者期盼寻找心灵归属等多种情绪,这时候与周围的人群或团体必然更易产生摩擦。“流浪汉”电影就在这样的社会调整和自我调整的背景下登上了电影艺术的舞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由变革而带来的一系列面对现实问题时候的迷茫、矛盾和疑惑。《过界》就比较鲜明地反映了在社会压力之下人物内心世界的空虚和挣扎,很巧妙地说明了国人内心强烈的无依无靠之感。
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国社会经济普遍处于低迷的状态,普通百姓的物质条件匮乏而均衡,尤其是在物质配给的年代,虽然政治阶级背景分割严密,但是就物质分配而言大多数人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开始走上飞速发展的道路,商品经济时代的来临带来了丰富物质选择的同时也大大改变了社会普通百姓之间的差别,同时社会成员阶层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并且呈现出相对固定的趋势。到了21世纪,中国总体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日俱增,社会阶层分级越来越明显,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更加突出。
中国社会近几十年都处于转型期,各种现象的冲击迫使社会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不同阶层的人不断地寻找自身的社会定位。对商业利润的执着追求,使得社会各层人员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甚至表露出模糊混沌的状况。此时的阶层之间迫切需要流通,并且交流需要不断加强。“流浪汉”影片取材有一定的跨阶级性,创作者有意或无意让不同的阶层之间进行交流,或者是某一个阶层通过电影寻求一种新的社会认同和社会身份,影片中常常将身份完全不对等的、甚至是完全处于对立面的阶层人物置于抗衡状态中,旨在引起社会性的思考。《人在囧途》《三峡好人》《落叶归根》等影片都带有这样的思考意识。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