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考核方式的思考
时间:2014-01-14 16:21
来源:发表吧
作者:皇慧
点击:
次
摘要:本文以我国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为背景,分析了现阶段高职英语教育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行考试方式改革的想法。
关键词:考试;改革;英语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有创新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对我们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新的挑战。
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多数院校忽视了对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改革,特别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大多数仍然沿用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反映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探索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评价模式势在必行。
一、我国现阶段高职英语教育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教育类型,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业状况的有效手段。但目前,高职英语教育中的考试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考试的作用。
1.考试内容僵化。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但仅以分数评断学生学习效果的"唯成绩论"是考试的消极表现。目前,在考试更侧重于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的前提下,集中复习、死记硬背便成为通过考试的一条捷径,考试作弊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形式主要有:偷看、夹带、传递、暗示、代考、换卷。随着现代化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考试的作弊手段也趋向多样化、现代化。
2.考试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考试方式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其他考试方式较少或根本上没有。单一化的考试方式使考试的偶然性和风险性加大,不能科学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试题题型也固化,一般客观题较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考查一些职业对学生的特殊要求。而英语作为一门实践应用型课程,更希望学生能掌握在日常生活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高职英语教育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考
1.考试制度的改革,应以素质教育为本。
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以创新教育为核心评量、选拔人才,督导教学双方的教育目标,鼓励学生质疑、批判、创新,并促使他们发展获取知识的能力。
2.实施小班化教学为考试方式改革创造条件。
由于师资紧张,同时由于高校在管理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量轻质的倾向,教学班规模过大的现象是存在的。教学班规模过大,导致单个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增大,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少。这使得师生之间比较隔膜,教师对多数学生的个体学习状况不甚了解。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以及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并不清楚。这种情形下,教师很难选择其他考试方式。因此,闭卷笔试方式对教师来说比较方便。由此可见缩小教学班规模、实施小班化教学是进行考试方式改革的条件之一。没有基本的条件,进行考试方式改革是十分困难的。实施小班化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于教学工作;需要调动教师积极性,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从而为考试方式改革创造条件。
3.优化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
考试命题质量直接决定着培养创新人才的考试效果。考试命题要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最后确定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考试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的测试评价。
4.创建形式多样的课程考试体系,重视过程考核,突出职教特色。
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应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口试、实践、实地考查、辩论、调研报告、作品制作、任务表演、情景测试等多种形式,使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更好地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能更好地体现出一名学生在思维、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发展。还可设立一些考试外模式,根据每门课程的不同特点,改进讲授方法,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广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营造一个多元的、富有选择性与创造性的氛围。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