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嘉间三大诗说并论(2)

时间:2014-03-26 09:48 来源:发表吧 作者:罗书华 点击:

  “诗言志”是中国诗学的纲领,历来诗论者几乎都是以“志”、“情”、“性”、“灵”来论诗,即使有不同理解,也不敢另立名目,而是将自己的理解灌注到“志”、“情”之中,让“志”、“情”为我所用。自严羽《沧浪诗话》提出“诗有别材”之后,情况更是如此。王士禛、沈德潜、袁枚等人也采用了这样的策略。令人惊奇的是,当论者或者从神韵、妙悟的角度发挥“性情”,或者要暗渡陈仓地改造“性情”,或者大张旗鼓地鼓吹性情或性灵的时候,翁方纲却毫不避讳地提出了与“志”、“情”不同甚至相反的诗学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31]“肌理”二字受到杜甫“肌理细腻骨肉匀”的启发,但义蕴颇为丰富。在他的观念里,“理”特别是诗文之理包含了三层结构,即:义理、肌理、文理。“义理”是它的最深层,乃“彻上彻下之谓”[32],“审乎人与天之合”[33];“肌理”是它的中间层,即“系于骨与肉之间”的腠理[33];“文理”是它的表层,也就是纹理。三者虽然分处于不同层次,然而它们说到底是同归于理,都是理的贯穿:“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31]“肌理”说的提出,一方面是有感于格调、神韵之“空”,“皆无可著手也”[33],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意欲补格调、神韵乃至自严羽以来以“凡涉于理路者皆为诗之病”的诗学观之失,针锋所向则似在袁枚的性灵说。

  不过,翁方纲并不主张将诗完全变成理学家言,相反,他主张诗歌与诗中之理要“别夫《击壤歌》之开陈、庄者”,诗中之理,应该“理不外露,故俟读者而后知之云尔”,“若白沙、定山之为击壤派也,则直言理耳,非诗之言理也”[34]。在他看来,诗中之理“要根极于六经”,“理之本”在于《易》曰“君子以言有物”[34],究其实质也就是学问。义理根极六经,化为学问,学问自然也就蕴含了义理;学问考证又正是可以着手的肌理;当这些学问以“言有序”的模样在诗中呈现时,也便成了文理。正因为此,他会说:“夫诗,合性情、卷轴而一之者也”[35],“考订训诂之事与词章之事,未可判为二途”[36]自然,这里的“性情”只能是义理的代名词而不会是个性、情感之性情。与此相应,他一方面说“诗中之有我在也,法中有我以运之也”,一方面又说“夫惟法之立本者,不自我始之,则先河后海,或原或委,必求诸古人也……而我不得丝毫以己意与焉”。[37]

  与其诗学主张相应,翁方纲虽然性耽吟咏,随时随地都有诗作,然而他的五六千首诗的大部分,都可归于“金石碑版之作”与“品题书画之作”两类,前者“偏旁点画,剖析入微,折衷至当”,后者“宗法时代,辨订精微”(陶梁语)[38]484,基本上是以诗的形式来谈金石、书画,谈考据与学问,有许多诗还带有大量的自注。其中可见义理与真知,却难见性情与真意。其《滹沱河》曰:“两涉河间献县河,路人指此即滹沱。前年亦问常山渡,何日还从下博过。白日微风如见底,平桥落日欲生波。俱非文叔经由处,怀古从来最易讹。”诗下自注:“光武渡滹沱河,冰合处在饶阳、深州之间。深州即下博。”[39]15诗作的兴奋点明显在考据,而不是感发兴味,与苏轼《赤壁怀古》不以赤壁原址为意而纵情怀古大异其趣。与此相应,作品的语言语法都是平白说话,不像是诗语。这样的“诗”可说徒具诗歌的外形,难说有诗的灵魂,模糊了诗与文的界限。洪亮吉说“最喜客谈金石例,略嫌公少性情诗。”[40]11可谓切中肯綮,朱庭珍说“翁以考据为诗,饾饤书卷,死气满纸,了无性情,最为可厌”[30]2364,钱钟书说他“兼酸与腐,极以文为诗之丑态者,为清高宗之六集。萚石斋、复初斋二家集中恶诗,差足佐辅,亦虞廷赓歌之变相也。”[41]93批评虽然略嫌尖刻,但所言大致符合事实。

  乾隆年间出现这种肌理诗或者学问诗,固然与乾隆朴学的兴盛和渗透相关,然而,它毕竟也是诗歌的一型,至少可说是对诗歌可能性的探索,在诗歌流脉上也源渊有自。王昶说他“诗宗江西派,出入山谷、诚斋间”[42]349,法式善说他“于近人中颇许樊榭、萚石两家”[43]55,又表明他与浙派、秀水派有一定关联。正因为此,翁方纲及其肌理说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江西南康人谢启昆、浙江嘉兴人张廷济、福建长乐人梁章钜、凌廷堪等都可说是翁氏的诗弟子,他们竟可称为肌理诗派。考虑到凌廷堪——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之间的师承关系,那么,将翁方纲视为宋诗派的前源也未为不可。

  从表面上来看,沈德潜的格调说、袁枚的性灵派与翁方纲的肌理派各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实际上它们之间也有相同之处,比如对于学问的态度,三家就没有多大差别。袁枚的“性灵”虽与沈德潜的“性情”不尽相同,但本质上与孔门诗学并不相违。翁方纲的“肌理说”虽然对格调、性灵有所反对,但从其对“文理”的重视及对击壤派的不以为然及对诗理的强调来看,与前两家仍有相通之处。总体说来,三家既相通而又不同的诗说,既是乾嘉时代精神的不同反映,又一道反映了乾嘉文化的繁荣与博大。

  参考文献:

  [1]沈德潜.<说诗晬语>前言//<原诗、说诗晬语>合订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2]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M].长沙:岳麓书社,1998.

  [3]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原诗、说诗晬语>合订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4]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凡例”[M].长沙:岳麓书社,1998.

  [5]沈德潜.观刈稻了有述//归愚诗钞[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24册.

  [6]沈德潜.九十咏怀//归愚诗钞(馀集卷6)[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24册.

  [7]沈德潜.题蒋玉照复园图//归愚诗钞(馀集卷6)[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24册.

  [8]沈德潜.呈陈体斋师//归愚诗钞(卷7)[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24册.

  [9]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卷5)[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79.

  [10]袁枚.寄怀钱屿沙方伯予告归里//袁枚全集(诗集卷26)[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1]袁枚.随园诗话(卷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12]袁枚.答蕺园论诗书//袁枚全集(文集卷30)[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3]袁枚.随园诗话(卷3)[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14]袁枚.答施兰垞论诗书//袁枚全集(文集卷17)[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5]袁枚.随园诗话(卷7)[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16]袁枚.哭张芸墅司马//袁枚全集(文集卷21)[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7]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袁枚全集(文集卷17)[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8]袁枚.咏钱//袁枚全集(诗集卷13)[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9]袁枚.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之四)//袁枚全集(诗集卷15)[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20]袁枚.苦灾行//袁枚全集(诗集卷3)[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21]袁枚.所见//袁枚全集(诗集卷25)[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22]袁枚.随园诗话(卷1)[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