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中国知名建筑设计看传统美学思想的演变

时间:2014-03-28 09:39 来源:发表吧 作者:顾洋 点击:

  摘要:当前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催生了大量本土建筑,产生了大量的优秀的建筑设计。当代中国建筑的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受到建筑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经历着剧烈演变。本文从部分中国当代知名优秀建筑设计的视角,剖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对当代建筑设计观念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当代建筑美学发展演变的趋势。

  关键词:知名建筑设计观念传统美学思想演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迅速崛起,促成了本土建筑设计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作品。中国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攀附于中国的崛起之身,于世界建筑师中脱颖而出,设计了一批知名的建筑。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既受到中国强大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全球化后现代浪潮的巨大冲击,展现出全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特征,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建筑语言和美学思想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当代解读

  中国辽阔的土地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建筑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地域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建筑设计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享誉全球。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依附于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庞杂,内涵丰富。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并且超越了“器”或“式”的层次,更侧重于“道”或“法”的深度。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与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弘扬君权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受中国几千年君权至上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建筑上表现为以弘扬君权的宫殿及与宫殿密切相关的都城规划为主,且成就最高。如北京故宫建筑群,强调巨大的体量、对称的布局、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富丽堂皇的色彩等设计要素,对中国建筑审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中国特有的“礼制建筑”(坛庙、神祠、宗庙、宗祠)和帝王陵墓的建设规划,则体现了社会等级秩序、上下尊卑的宗法礼教文化。这种重视权力、主次分明的建筑特征,在审美心理上形成一种庄重、崇高的感受,集中体现中国建筑审美的主流思想。

  2.多元、丰富、内敛的民族建筑文化

  中国属内陆国家,漫长的历史与封闭的社会形态,塑造了中国人的内敛性格。反映在中国的建筑上,多以“围合”的方式形成内向型的空间结构。另外,中国多民族共生共存,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很大,从文化地理、民族民系、形态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中国建筑文化有七大地域审美特征:庄严正统的中原文化、灵秀多姿的江南文化、粗犷硬朗的东北文化、旖旎多元的山地文化、诗性壮美的草原文化、融汇东西的绿洲文化及神秘敦厚的雪域文化。地域文化深刻影响中国民居的建筑形态。北方的四合院及南方的天井式建筑,反映了汉民族地区的主流审美思想与文化传统。西北的窑洞、西南的吊脚楼、客家土楼、草原蒙古包等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各类建筑,既蕴涵我国各族人民的民俗文化传统,又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艺术审美的多样性特征,是当代建筑设计师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

  3.天人合一、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

  中国传统建筑还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以和为美、占尽风水。“天人合一”是一种古代哲学思想观念,也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审美理想。讲究建筑与大环境和谐一致,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点,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比如,苏州园林,因地制宜,把建筑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处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使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融合,体现着中国人主客体共融共生、朴素自然的审美理想。在当下,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建筑的灵魂和最高境界。

  4.东方的时空观念与哲学态度

  东方文明融合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传统哲学、美学思想。道家顺应自然的哲学观,儒家的中庸、和谐及“游于艺”的思想态度,还有佛教提倡的“禅意”、“超脱”等思想观念。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东方特有的时空观念——“意境”。“意境之美”涵盖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多重哲学内涵。特别是在佛教的影响下,强调建筑物作为心灵的表征,应“可望、可行、可游、可居”,无限接近自然与超脱的状态。因此,建筑内部常用“做透”、“半隔断”等方式,形成曲折多变的流动性空间。这种富有“诗意”的建造方式与哲学态度,深刻影响中国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审美价值取向。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丰富的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于当代建筑师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筑师一方面借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思想文化,另一方面运用现代设计原理和科技成果,创造出各种充满探索精神和想象力建筑作品。

  二、当代知名建筑中的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

  当代中国,出现了一批知名的建筑设计,涌现出一群关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勇于探索和思考的建筑师和设计团队,并在国际建筑与设计界产生了不小影响。这些建筑设计,在关注现代性的同时,吸收借鉴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和美学思想,在当代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中,探索中国建筑新的语言风格和设计方向。

  1.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作为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标志性、纪念性建筑,设计难度非常高。中国馆的设计师何镜堂及其建筑团队,成功借鉴、运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文化意韵。既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的建筑艺术与审美文化传统,又成功诠释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当代主题。比如,中国馆取名“东方之冠”,整体造型宛如古代帝王的华冠,高耸在上,又像一个大斗或大鼎,寓意“天下粮仓,鼎盛中华”。它端庄堂皇,雄浑有力,体现了中华文明恢弘的精神气质。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借鉴了古建筑上“斗拱”的构架,以现代的方式复活了传统建筑精妙的艺术形式。中国馆的色彩也非常讲究,专家团队在仔细研究“故宫红”后,最终确定中国馆采用不同明度、纯度的7种“中国红”。确保了无论何时何地观看中国馆,都能取得稳定、整体、统一的色彩效果……从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角度看,中国馆的设计无疑彰显了中华民族恢弘、庄严、崇高的民族性、精神性的思想价值观念。

  2.土楼公社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居,是中国独特的地域建筑形式,它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集合住宅的方式将居住、贮藏、商店、集市、祭祀、娱乐等功能集中于一个建筑体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都市实践与万科地产合作打造的“土楼公社”(万汇楼),将“土楼”作为当前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不仅是形式上的承袭,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楼社区空间的再创造,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意识和节奏。传统土楼具有亲和力的建筑布局,有助于形成社区中的邻里感。都市实践秉承了传统土楼将房间沿周边均匀布局的优点,并在内部空间布局上添增了新内容:每户室内面积不大但带有独立厨房和浴室,每层楼都有公共活动空间。社区的食堂、商店、旅店、图书室和篮球场为民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因此,将传统客家土楼的居住文化与低收入住宅结合在一起,不仅是一个建筑创新的课题,而且作为一种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迁入产生的居住问题的实验,土楼公社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显现出建筑设计营造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人文关怀。该设计获2010年阿迦汗建筑奖提名。

  3.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贝聿铭给博物馆的定位是“中而新,苏而新”。博物馆既要融入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的城市肌理,又要有现代性,有新意。贝聿铭成功做到了。苏州博物馆的色调建筑呈现出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特点,但形态结构又是几何形的现代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内部的新“文人写意山水园”仿佛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变种,尤其是“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园林的景观营造,取意古代山水画,充满新意。馆园一体的整体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北侧拙政园的建筑环境相互借景、相互辉映,十分和谐。博物馆与忠王府、拙政园和谐相处又卓然独立,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和而不同”的建造语言和哲学智慧。苏州博物馆建筑鲜明的现代性与地域性特征交相辉映,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是当代全球“建筑地域化”特征下,本土建筑设计的典范之作。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