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培育培养对象
我国农业生产投入方式、组织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变化,迫切需要解决培养造就一大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问题。重点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农民的结构变化和农村人口的整体状况,选择有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意愿、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进行培育。
1.农村务农青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造就一支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商品市场化、生产装备设施化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针对当前我国农民老龄化、兼业化与素质偏低的现状,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迫切需要农民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专门劳动技能,还懂得市场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化”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青年是当前接受并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引领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依靠,亟需有针对性地加以培育,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2.农村两后生
我国每年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数在500万左右,大部分是农村学生。大多数都是外出务工或从事非农产业,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比例很低。农村后备劳动力不想务农、不爱务农、不会务农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要通过免费培训、政策扶持和就业引导等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一部分农村两后生培养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为未来农业发展储备、留住人才,这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3.返乡农民工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农产品价格上扬,务农效益提高,农民工返乡趋势明显,保持在20%左右。返乡农民工利用打工期间增长的见识、本领和获得的资金、信息,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很多返乡农民工创办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经济实体,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返乡农民工思想理念先进、创业欲望强烈、经济实力较强,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政策引导和创业扶持,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
二、完善培育体系
优化教育方式,创新培养方式,强化培训手段,对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至关重要。必须要结合本地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产业需求导向,遵循培养规律,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探索组织高效、务实管用、农民欢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1.实用技术培训
坚持服务产业、农学结合、实用开放、方便农民、科学规范等原则,实用技术培训仍然是覆盖面最广、农民获取信息最多、培训成本最低、便于经常开展的有效培育方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要把科普性培训作为重要方式,围绕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坚持传统手把手、面对面培训指导,结合农时季节,进行现场咨询、田间培训、入户指导,同时发挥好广播、电视、报刊、科技书屋等现代传播手段作用,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信息及时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职业技能培训
对从事农业行业人员开展规范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教育是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农民教育培训中需要强化的培训方式。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新岗位不断涌现,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将越来越明显。所以,必须要适应需求,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是生产经营型培训。面向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等,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方法等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培训合格人员颁发绿色证书,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获得政府政策扶持的凭证。二是专业技能型培训。面向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园艺工、水利员等技能人才,重点开展从事行业和岗位的知识技能系统培训,对培训人员进行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作为其聘用上岗的资格凭证。三是社会服务型培训。面向营销大户、信息员、社会化服务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技能人才,重点开展行业的知识技能系统培训。
3.农民学历教育
面向农民开展学历教育,提高广大农民文化素质,是解决部分农业院校毕业生学农不爱农、不务农问题的长远之策。高校毕业能够到基层从事农业生产一线的人员比例很低,造成了本来就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极大浪费。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调整教育培训对象。一方面制定特殊招生政策,明确农业院校的培养任务,因地制宜出台农民参加中、高等学历教育的吸引政策,如免费或提供生活费。另一方面,改革教育模式,坚持三项原则:就地就近,农学结合,农民需求。农民学历教育要以产业类型划分专业,课程以实用为主,根据农时季节进行分段学习,实行弹性学制、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切实提高农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化配套政策
坚持立足产业、需求导向,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是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责任,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农业产业特点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1.绿色证书制度
绿色证书培训推进中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培训获证与生产扶持政策不挂钩,农民没有切身感受到参训获证带来的政策扶持。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应该把农民获证与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紧密挂钩,让宝贵的农业资源由获得绿证的农民来经营。可以在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的农民中先行探索,对获得绿色证书农民与财政支持、土地流转、信贷发放、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挂钩。完善绿色证书管理办法,出台适应不同行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2.服务持证上岗
对农业领域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如我国农村能源行业实行沼气工持证上岗,基本建立起了“培训—技能鉴定—持证上岗”的工作体系,为我国农村沼气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在其他技能服务行业实行持证上岗积累了经验。目前,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园艺工等农业专业化服务岗位不断涌现,这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也有明确的聘用关系和工资结算标准,对这些职业可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充分调动技能服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鉴定考证的积极性,实现用人单位和技能服务人员的双方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技能服务行业持证上岗不断发展壮大。
3.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指标,把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把农民培训、考核、发证当作当前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来落实,并明确职责分工和奖惩措施,切实推动各地落实培训资金,配置培训设施,加强培训管理,保证培训效果。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