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农村劳动力流动、农业发展和中国土地流转

时间:2016-01-04 15:12 来源:www.fabiaoba.com 作者:孙玉娜,李录堂,薛继 点击:

  提要: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样一个疑问:明显的农业增长是否因为农村劳动力迁移而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变革空间?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劳动力流动却没有促进农户的土地流转。这说明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没有内生的影响到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需要以外部推动来健全。最后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农业发展;土地流转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引人注目的情况就是伴随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即使存在波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在加快。这种现象在日本战后、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也曾发生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推行贸易和其他的农业保护政策时,并没有市场化改革-即实行自由的商品市场,也没有改变农村的基本结构,包括经营规模或所有权规模以及生产的模式都没有改变。

  相比之下,中国正走过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农村的结构、产权和生产模式都在发生着较高频度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主要通过市场以国际竞争水平或接近这个水平的价格,获得生产的要素和取得他们的收益。

  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很少有学者把农村劳动力迁移和土地流转结合起来研究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文中出于这样一个目的,从分工和要素市场改进的角度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和土地流转的开始时间基本上都在1978年以后,但是农村劳动力迁移显然比土地流转更明显,虽然当前土地流转被提上日程。为什么,农村劳动力迁移和土地流转程度强烈有先有后,文中提出疑问,这样的一种情况要么是农村劳动力迁移给土地流转提供了变革空间,所以它会愈演愈烈;要么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农业生产并没有明显的改善,需要从土地流转突破,促进农业发展。

  所以,当和东亚其它国家出现这样的差异时,应该如何判断这种差异及其控制这种差异向继续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提高以及农村稳定成为我们面临的巨大课题。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以其劳动和土地同时进入要素市场具有不可能性,这主要是由农业产品市场的完全性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造成的。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因为无论劳动和土地,农户对其的控制力都不彻底。因此,未来农村社会经济变革的关键问题是农户是否能够运用供他们支配的资源(主要是土地和劳动)从农业部门及其他用来为中国的工业转型提供融资的企业获得足够的收入和储蓄。这样文中的研究思路就变为分析要素市场,包括土地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即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土地流转来判断未来农村社会经济变革的趋势。

  沿着这样的一个假设,对此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验证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其次探索在现有要素市场情况下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关系,最后提出结论和展望。

  1、农村劳动力迁移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

  农村劳动迁移的直接结果就是造成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变动,在这一部分文中将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村劳动力迁移前后对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影响。

  1.1理论与方法

  在文中的分析中,采用非参数方法,把中国大陆地区的每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作为一个决策单元,运用Fareetal.(1994)提出的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来估计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

  Malmquist指数是由Cavesetal.在1982年首先将其应用于生产率变化的测算,此后与Charnesetal.在1978年建立的DEA理论相结合,在生产率测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实证分析中,各国学者普遍采用Fareetal.构建的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

  从t时期到t+1时期,度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M0(Xt+1,yt+1,Xt,yt)=(dt0(Xt+1,yt+1)dt0(Xt,yt)×dt+10(Xt+1,yt+1)dt+10(Xt,yt))1/2(1)式中:(Xt+1,yt+1)和(Xt,yt)分别表示(t+1)时期和t时期的投入和产出向量;dt0和dt+10分别表示以t时期技术Tt为参照,时期t和时期(t+1)的距离函数。以t时期技术Tt为参照,基于产出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Mt0(Xt+1,yt+1,Xt,yt)=dt0(Xt+1,yt+1)/dt0(Xt,yt)(2)类似地,以t+1时期技术Tt+1为参照,基于产出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Mt+10(Xt+1,yt+1,Xt,yt)=dt+10(Xt+1,yt+1)/dt+10(Xt,yt)(3)为避免时期选择的随意性可能导致的差异,仿照Fisher理想指数的构造方法,Cavesetal.(1982)用式(2)和式(3)的几何平均值即式(1),作为衡量从t时期到t+1时期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从t时期到t+1时期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

  根据上述处理所得到的Malmquist指数具有良好的性质,它可以分解为不变规模报酬假定下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和技术进步指数(TP),其分解过程如下:M0(Xt+1,yt+1,Xt,yt)=dt+10(Xt+1,yt+1)dt0(Xt,yt)×(dt0(Xt+1,yt+1)dt+10(Xt+1,yt+1C)×dt0(Xt,yt)dt+10(Xt,yt))1/2=EC×TP(4)式中:技术效率(TP)变化指数还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PC)和规模效率指数(SC)。这里不在赘述。

  1.2样本说明与数据来源

  文中以1978-2006年我国农业投入和产出的数据为例。产出数据为农业产值,投入数据为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大牲畜数量,共六个变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农村流动劳动力数据中1978-1993年的数据来源于谭永生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人力资本角度的实证研究》,1994年数据来自《十五大前后经济形势扫描与预测》,1995年数据来自《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1996年数据来自《未来十年劳动就业主要变量研究》,1997年数据来自《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1998年数据来自《中国农村劳动力分化与社会结构》,2001-2002年数据来自《政策要览》,1999-2000年数据来自差分,2003年数据来自《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004年数据来自《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的思考》,2005年数据来自《中国百姓蓝皮书-城市化》,2006年数据来自《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村劳动力总量减去农村流动劳动力就是流动后的劳动投入。

  其中农业总产值按1978年价格计算,1995年以前数据均剔出副业收入,为农林牧渔收入。研究时间跨度从1978-2006年。

  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模拟利用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Coelli教授的DEAP2.1软件进行演算。

  1.3实证结果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生产率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1978-2006年间,农业生产率增长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下,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在未具有流动特征时为0.2%,在有流动特征时为7.2%。

  这说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经济增长是具有重要贡献的,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增长率。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不大,具有流动特征的生产效率都是有效率的,只有个别没有流动特征的生产效率没有效率。农村劳动力影响最大的是技术进步,这也是导致造成农业生产率增长差距的原因,影响程度达到7%。最为明显的是,不论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来源是技术进步,说明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方式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1978-2006,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趋势。1978-2006年29年间,只有1981、1987和1996这三年未有流动特征农业生产率超过了有流动特征的农业生产率;其它年份都是后者超过了前者。这说明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全面改革,1994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经济运行的滞后性,在1987和1996年在数据上表现出这两次经济变革的效果。

  以1987和1996作为分界点,把改革开放分成了3个10年的阶段。1987年前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否对农业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分别为5.39%和2.50%,影响差距是2.89%;1987-1996年,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否对农业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分别为5.02%和-4.06%,影响差距是9.09%;1996年后,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否对农业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为8.42%和3.27%,影响差距为5.16%。这说明1987-1996年,由于国家发展重心不在农业上,导致农业生产率比前后两个时期下降许多,这也是导致这一时期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率下降的难题,缓和了人地矛盾。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