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张爱玲是上世纪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有着浓浓的孤独感,呈现一种孤独悲剧式的风格。本文从其个体经历、所处社会环境、作品特点,运用综合分析、文献研究、归纳梳理的方法,全面解析张爱玲孤独苍凉式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孤独;张爱玲;个体经历;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158-02
张爱铃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初入文坛便红极一时,50年代她出走香港并移居美国。60年代张爱玲在台湾与海外声誉鹊起,80年代,她再次成为文学界评论热点。在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是很独特的一位,其人其文都逃脱不了孤独的情怀,这是张爱玲文学艺术上的特色,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张爱玲作品孤独悲剧式风格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
1.冷漠自私的家庭是她文学作品苍凉孤独风格的缘起
张爱玲出生在没落的遗老遗少家庭,父母之间长期感情不和,最终离异。其父亲是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文化教养,会吟诗作赋。早先他对张爱玲还是喜欢的,也有几分得意于女儿少时就显露出的才华,寂寞的时候他也同女儿谈谈。但他有一切遗少的恶习,赌博、嫖妓、吸毒、养姨太太,对子女缺少责任心,脾气暴躁。母后的到来,张爱玲与父亲的关系愈发恶化。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她向父亲提出希望出国留学,这引起了父亲和后母的不快。后来又因为她私自去母亲家里住了两个礼拜而与后母发生争执,被父亲毒打并软禁了半年。软禁期间她患了严重的痢疾,可父亲不闻不问,不请医生也不给用药,使得年少的张爱玲差点死去,这深深恶化了她与父亲的关系。
张爱玲于是离开了父亲,来到了母亲的家。但母亲是位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深女性,她要求女儿做一个淑女。这与张爱玲自身情况相去甚远,母亲的“淑女式教育”宣告失败。而“钱”的问题又使她们的关系进一步便淡。母亲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她一直在衡量自己对女儿的付出到底值不值。“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于是母亲的家也不再温馨了。张爱玲在破裂的家庭中走完童年,父亲的绝情,母亲的冷淡、自私,使她变得敏感、压抑、内向,再加上青春期的推波助澜,她渐渐走向自卑与自我封闭。
假如说在父亲的家张爱玲是因“不抱希望”而产生孤独感,那么在母亲那里则变成了“希望破灭”后的无依无靠。父母对她的伤害激起了张爱玲了对他们的敌对之情,然而现实中又必须压抑这种感情。这种压抑使得敌意无法发泄,就进入潜意识中。在《我看苏青》一文中,张爱玲讲了她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在雨夜之中孤身一人,无处可依。人生活在一个“熟悉”的“陌生”世界里,看不到周围的人,也找不到自己,像一朵灿烂的罂粟花,寂寞地开放着。
2.失败的婚姻更加重其作品的孤独感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婚姻使她深深地感到人始终是孤独的个体,人世间的哪一种感情都是千疮百孔的。张爱玲不顾一切地爱着胡兰成,而胡兰成的爱却带着太多的杂质,他在很大程度上是爱上了张爱玲的“官人的贵气”。张爱玲的家族余威正好满足了他的心理欲望,张爱玲的“贵族气”能为他卑微的身世增添一些“富贵”色彩,等到欲望得到满足之后,他的本性很快就暴露无疑。与张爱玲结婚不久,他就开始朝三暮四,并与别的女子结婚。张爱玲原本以为她能抓得住胡兰成的心,让他不再“挟妓游玩”,然而她彻底失败了。爱情的不幸遭遇,对张爱玲以后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体现在她的爱情题材作品中的悲剧式孤独的基调。
(二)社会原因
一个人作品风格的形成,不仅仅与她的个人经历相关,更与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有关。张爱玲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也影响了她的创作风格,加重了作品的孤独色彩。
1.动荡的社会使她产生朝不保夕的孤独感,使得她厌世怨世
张爱玲作品孤独的风格与她所处的时代有关。上世纪20、30年代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张爱玲在香港读书时,战争爆发了,她见证了香港被围困和侵占的全过程,这样的经历使得她深刻体味到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残酷。她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写道:“什么都是模糊,瑟缩,靠不住。回不了家,等回去了,家也许已经不存在了。房子可以毁掉,钱转眼可以成废纸,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无牵无挂的空虚与绝望。”她的感受是一种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医学论文她在战争里看到了生命逝去,人生无常,这一经历使得她更为孤寂。在战争之前,张爱玲已经拥有一个相当完整的经验世界,拥有了成熟的人生观,而战争为她补上了最后的也是重要的一笔。
2.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时代的困扰
处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社会心理也处于大转型中,而张爱玲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新女性,却不被社会所认同,而自身所受传统教育又形成对她的牵制,这种处境使她被孤独感笼罩。张爱玲的小说涵盖清朝末期、经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至解放初期。在这个社会变化巨大的特殊时期,封建文化、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互相碰撞,冲突不断。旧事物扔在苟延残喘,新事物成长路途坎坷,失落感笼罩着整个社会。人们被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所困,又为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所扰,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也不知道出路在何方,这种时代的困扰使每个人都倍感迷茫。张爱玲的小说自然也摆脱不了这种困扰,呈现一种孤独感。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