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装饰画教学改革
【摘 要】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培养设计人才的沃土,装饰画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的重要任务,要着重培养学生新颖和独特的表现新事物的能力,即创造力。但在装饰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多样化特点,影响学生自身创造力与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装饰画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装饰画;创造力;习惯性思维
一、装饰画概述及艺术特点
装饰“广义的解释为人类对于自身以及周围环境所做的一切美化过程,也是人类在身体或物体表面加一些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是人类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之一。”①新石器时期,绘制在陶器表面的各种纹样就是人类较为原始的装饰行为,这些原始的装饰艺术与人类的艺术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现代设计也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装饰画是装饰艺术的平面表现形式,是大多数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装饰的练习能使学生渐渐掌握如何通过创意、采集、变形、着色等手段准确传达主题的方法。”②不仅如此,装饰画的造型、色彩和构图等方式还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概括能力,对日后的专业课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与传统的绘画不同的是装饰画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自由,在创作中更强调主观感受,这给创作者提供了巨大的想象和表现空间。作者可以不受客观现实的约束,主观的对物象进行变形、夸张、简化、概括、添加、抽象等平面化的处理,极大地体现了人的主观意识,也因为如此,在装饰画的创作过程中,人的创造力一直贯穿始终,并对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艺术设计专业装饰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传统的装饰画教材影响,教师过于注重装饰画的创作规范,导致学生作品程式化缺乏创造力
在现有的多种版本的装饰画教材中,对不同题材的装饰画创作技巧都有相对应的讲解,总体来看,这些方法千篇一律,很多技巧过于程式化,忽视了装饰画注重情感表达、灵活自由的特点。教师在授课中常常遵循传统教材上的方式,按部就班的讲解该怎样对物象进行概括、添加或变形,循规蹈矩,僵硬刻板。装饰画本来强调的是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感受,需要极大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意识,相对于中规中矩的表现形式而言,天马行空的创意或许会衍生出更好的作品。事实上,这种按部就班的授课方式,由于过于照本宣科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刻板的遵循所谓的“规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激发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学生只能套用教师所讲的“方法”机械的完成作业,导致了画面过于程式化,缺乏灵性,没有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学生自身的情感得不到良好的展现,想象力也受到教师或教材的束缚,这使得学生因不能顺利地进入装饰画的创作状态而苦恼不堪。
(二)教师的习惯性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导致学生的作品充满了教师的个人风格
“习惯性思维又称思维定势,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惯性,大大阻碍了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③教师自身受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人习惯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方式,并很容易将这种习惯性思维带到课堂中,以此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判。学生良好的创造力的培养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会为了迎合和取悦老师,被动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变得人云亦云,其作品也会充满了教师的个人风格。装饰画的课程要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怀揣着一颗童心去表达自我的本真观念,如若不然,这门课程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三、艺术设计专业装饰画教学改革建议
(一)装饰画教学要摆脱规律的束缚
装饰画“是介于绘画与图案之间的一种边缘艺术。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绘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所描绘的对象不受时空的限制,更多考虑的是形象、色彩、构图与环境的协调统一”。④装饰画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不需遵循物象本身的明暗关系、比例透视、真实色彩,等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装饰画比写实性绘画更有让人发挥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装饰语言,使其从根本上脱离写实性绘画。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