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品的理解,从根本上说是读者对自己的理解,同时也是时代和社会对自己的解释。当时读者对张资平作品性意识描写所表现出的很大兴趣,尽管理解的层次不同,但“热点”在于读者的自身的审美心理体验,特定时代的文化心态与作品之间的“共振”。读者对张资平模式性描写的兴趣,确与他们自身对性意识的强烈感受密切相关,这无须回避。其中也并不排除因张资平的性挑逗而导致一些读者从中寻求一时的感官刺激。其实这本身就蕴含着特定的时代的内涵和心理特征。中国历史长期对性文化、性意识的禁锢,不仅加剧了人们对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而且形成了人们的一种潜意识的逆反心态。尤其是中国千百年来层出不穷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说教的巨大压力,强化了人们变态心理。诚如劳伦斯所描述过的那样:“诗人及一切的人都在说谎!他们叫我们相信我们所要的是情感。我们最需要的是这锐敏的、溶化的、相当可怕的肉欲。”(林语堂:《谈劳伦斯》)“五四”以来的新思潮,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文化的禁锢,使人们得以从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出发,表现出对人性及人生重新认识的哲学思考。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包括对性意识多方面的着力张扬,不仅是一种历史潮流,而且成为当时一种新的、广泛的文化心态。因此,人们读到张资平的作品,尽管都是千篇一律的题材,单调乏味的故事,大同小异的叙述方式,以及性格雷同面貌相似的人物形象,但还是接受了。人们从张资平对性的竭力描写中,看到了历史,看到了现实,也看到了他们自己。所以与其说人们对张资平的作品有兴趣,不如说他们对自己更有兴趣;与其说张资平的作品是故意的“性的展览”,不如说它是人们对性意识的自觉追寻和无意识的契合。从这一层意义上看,张资平作品读者众多的现象,与当代的“性文学热”是有某种内在联系的。所不同的是,当代的“性文学热”在更大程度上显示了作家们对民族文化心理的自觉反省和积极探索,体现了作家和读者在更深层次上对自我本体意识的双重发现和肯定。这是张资平和他那个时代的读者所没有的,这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时差,其中当然也含有作家和读者个人的本质差异。
无论如何,张资平曾经拥有过那么多的读者,他是幸运的。但是读者却从来没有在他的作品里产生过强烈的审美感受,他又是悲哀的。而更可悲的是,他自己也并不理解读者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真正内涵,所以,在迎合读者的审美趣味上他再次陷入了困境。从接受美学的意义上说,作家创作的潜意识既受控于读者又得力于读者,这本是一种激发作家创造力的积极心态,而张资平却误解并错误地利用了这一心理机制。他是有生活的,也不缺乏才华,甚至在开始创作的时候他是有自己的追求和个性的,所以郑伯奇说过,在初期创造社诸作家中,“张资平最富于写实主义倾向”,他的“写作态度是相当客观”的。但是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越来越有读者的时候,便开始竭力迎合读者的需求,并很快发展为大量的粗制滥造。这种丧失了作家使命感的编造显露了张资平模式的特有困惑和矛盾,尤其在人物性心理的描写方面,这种困惑和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我们发现,在张资平模式里,与千篇一律的故事情节不同,人物的性心理都呈现出一种较大的矛盾反差:男人们一方面表现出那种雄性动物特有的占有欲,并多方面表现这种占有欲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始终有一种摆脱不了的负罪感,总是在下意识里不停地忏悔自己深重的罪过。女人们则一方面无力地重温着多少年来的道德规范,恪守着早已不存在的美德;但另一方面又总是在内心深处燃烧着主动的欲火,并时常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因此曾有一些评伦者对张资平笔下的女性所表现的不可压抑的疯狂性欲和对男性的主动追逐大加抨击,并指出这种描写的不真实、不现实,是完全图谋实利的人为编造。其实并不完全这样。这种客观上的不真实,张资平本人应该是很清楚的,如果纯粹出于谋利,他尽可以在这方面编造出大量的“更真实”、“更现实”的东西来,为什么偏要编造这些一眼就能看出破绽的东西呢?显然,这里有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矛盾:他想尽可能地编造出“更真实”的东西来迎合读者,但潜意识告诉他,似乎只有这样写,才能揭示出女性在长期压抑之下的、比男性更深广的性苦闷。应该说,这确实是“更真实”的东西。实际上,在人物性心理的矛盾反差之中,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沉淀着张资平对传统的性文化的认识,沉淀着他对时代发展和现实变动的理解,沉淀着他在传统文化与现实变动相冲突过程中的矛盾。在人为的虚假编造之中无意识地流露出颇为真实的历史积淀——我们再一次感到了张资平模式在审美与认识上的倾斜和不平衡。
张资平的不足已经成为历史,张资平模式已经失去活力。但历史总是能为现实提供某种借鉴的,所以我们不想也无须全面分析张资平的作品,更无意为张资平辩解什么,我们只是试图从这个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张资平模式对性意识的竭力张扬之中,得到一点现实性的启发。因为,完全忘记张资平是不利于我们历史地把握还将继续发展的性文化热潮的。
参考文献:
〔1〕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2〕巫小黎.女性欲望与男性权威的建构——张资平恋爱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阐释[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3〕林春美.张资平“恋爱小说”的方程式[J].柳州师专学报,2005,(2).
〔4〕叶向东.论张资平的性爱文学思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5〕朱寿桐.“脱了轨道的星球”——论创造社作家张资平[J].文学评论,1989,(1).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