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光的境界

时间:2014-07-28 16:46 来源:发表吧 作者:王海樱 点击:

  摘要:中国现代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创造了许多不同于西方传统“明暗法”的独特非凡的表现光的语言形式,既为中国画增加了新的表现力,又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本质特色。同时,李可染的现代山水画杰作不仅表现出各种自然外光的光线气氛,而且表现了自然生命的内在光彩,更使景物焕发比自然外光更加灿烂的精神之光,从而使光的表现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本文主要运用现代水墨画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从“光的表现”这个角度对李可染的山水画艺术进行系统的学术梳理,并提出了“光的境界”这一新的概念。

  关键词:李可染;水墨;现代山水画;光的境界;明度对比;光线气氛;内在光彩;精神之光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4-3

  在20世纪中国山水画从古典传统向现代发展的过程中,李可染是一位极具开拓性质的现代山水画大师。①其现代性之一体现在他创造性地将“光”的表现引入中国画中。“‘光’,是李可染山水艺术富有生机的元素”。②那么,李可染在水墨山水画中是如何创造性地表现光的呢?他充满光彩的山水画蕴含着哪些独特的非凡魅力呢?

  对于“光”,我们可以先研究最基本意义上的光。

  一、光线气氛

  绘画中表现的物理性质的光线通常是阳光、月光或灯光。那如何表现光呢?

  李可染发表于1982年的画论中谈道,古代中国画采用各种皴法和渲染法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其中呈现出来的明暗变化就源于物象的阴阳向背和光的作用。他的这种看法在当时来说是颇有创见的,因为当时不少人认为中国画不讲明暗关系。③

  “明暗法”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古典绘画表现光的方法,体现出一种科学性与严谨性。其典型的“明暗五调子”的画法概括了物象在侧光条件下的5个基本的明暗层次:亮部(含高光)、中间色、明暗交界线、暗部(含反光)和投影。当光线投射在形体简单规则的物体上时,其明暗调子会显得较清晰;而自然界中的山川树木等外表复杂的景物在光照中则有非常复杂的明暗变化。

  为了能通过借鉴西画的外光画法来创造中国画表现光的方法,从而为中国画增加新的表现力,李可染在外出写生的过程中曾经画过《山光的研究》《强光山》等严谨、写实的铅笔素描,细致、深入地研究山体在不同外光下的明暗变化。而不同媒材的特点差别很大。为了用高难度的水墨媒材来体验这种写实性质的光线表现法,李可染在1976年画了系列水墨习作《山的研究》,描绘外国画报上的风景照片,细腻地再现群山在侧光之下丰富的明暗变化。对李可染来说,这些习作颇有用水墨画西式素描的感觉,画面的每一个局部都有细腻的光影变化。当然,这些严谨的习作只是为中国画创作服务的探索研究。

  李可染19世纪50年代在各地的水墨写生作品表明他对西画光线表现法的灵活借鉴,表明他并没有受到明暗法等规则的束缚。1954年的早期写生《北海晨曦》虽然西画的味道比较多一些,但也主要是用前景的深色树干和浅黄地面的明度差来表现早晨的柔和阳光,人物的少许淡淡投影暗示了光源的方向。此外,远近树干在明度上的渐变很好地表现了晨光中的景物的那种仿佛沐浴在雾气中的朦胧感。1957年作于德国的《魏玛大桥》是融合中西画法的尝试。作品采用逆光画法,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明暗五调子的画法。劲健有力的笔法细致地描绘出树丛优雅多姿的枝叶,淡黄色调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逆向照射而来的夕阳光辉,使树丛、草地、大桥都沐浴在令人愉快的暮色中。1954年的出色作品《太湖鱼池》应该也是写生,但线条优雅潇洒,墨色酣畅淋漓,意境清新独特,中国画的味道非常浓。作品表现的是阴天,光线是一种漫射光。鱼池间一排排富于韵律感的深色树干在留白的水面形成美丽的倒影,远近几间小屋和三两只小船宁静而安详;一切不但没有阴天的阴郁,反而沉醉在奇特而又引人入胜的光线气氛中。深色的树干和倒影、留白的水面,画家用如此单纯的明度对比就表现了一种自然、通透而又明亮的天光。

  上述写生作品表明李可染的许多水墨写生都是一种“对景创作”。而他的大部分山水画创作更表明他没有直接将明暗法搬到水墨画中,他首先追求的是画面的整体感。有时候,他适当参照逆光或侧逆光的效果,只强调亮部和暗部,使画面有足够份量的重色块和亮色块,从而获得强烈的光感。当然,这并不是说画面存在了明暗对比的因素,作品就会获得光感,其它形式因素对光感的形成也都是有作用的。而更多的时候,他从明暗法中抽取出“明暗变化”的观念,将同一物象的明暗五调子转化成画面不同物象之间的明度对比。这样的画法也更利于水墨特性的发挥。他说,“要在整体中求明暗,局部无法决定明暗,明暗不完全取决于对象,更取决于意境”。④李可染这句话的意思是,画面中的明暗更多地取决于画面平面构成的关系以及画面的整体气氛。因而李可染的山水画既没有写实地按照西画明暗法来表现光,也不同于过于超现实的现代平面构成。他以一种单纯、整体的明度对比获得非同凡响的光线气氛。

  不同的光营造出不同的光线气氛,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晨光明媚、夕阳绚烂、月色清澈,等等。当然,夕阳也会是柔和的。表现柔和暮色的《夕阳光景好》创作于1984年,描绘山坡上树丛环绕的古典式凉亭在欲暮时分的宁静气氛。精练的环绕式构图和统一而又富于节奏韵味的笔法体现出极强的整体感和平面构成意识。凉亭那几笔浅灰中的留白是全画的最亮点,紧接其后的树丛的几抺浓墨则是最重的颜色。这种强调主观构成性质的强烈明度对比使凉亭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和光亮点。笔者发现,这种画法是李可染的一个创造,即用最强烈的明暗对比来表现最精彩、最清晰、最明亮的“画眼”。这既与中国画讲究的“虚实关系”相呼应,又有别于“近实远虚”的传统画法。下面将论述的《苏州拙政园》和《德国磨坊》都精彩地运用了这种方法。由于《夕阳光景好》的“画眼”是中部的凉亭,所以凉亭四周的树丛相对来说虚一些、灰一些;树丛虽基本呈灰调子,但也富于浓淡干湿、虚实苍润的变化,呈现了树林在暮色中清幽、静谧的氛围。树丛大片灰色中自然而又通透的亮点与凉亭交相呼应,表现了一种微妙柔和、令人流连的夕阳光辉。

  展现夕照之绚烂的《雨后夕阳》创作于1986年,描绘山下的小桥流水在雨后晚霞中的景象。大片湿润淋漓中蕴含苍劲笔力的浓重墨色同时表现出山体的深厚和雨后林木的亮泽。明亮的浅土红以鲜明强烈的明度对比渗透、点染在浓重的墨色中,呈现了霞光辉映中的小桥、房舍和波光粼粼的河水,凸显了雨后景物的清新与光亮。为了突出主体景物的光线气氛,画家将山体处理成侧逆光,小桥、房舍则用顺光表现,体现了中国画构图思维的主观灵活性和高度艺术性。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