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子平衡观的历史水平。中国哲学平衡观源头可追溯到尧舜禹之"中道"。朱熹撰《中庸章句》序中说:"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8]P25近年来,清华简《保训》破译,有周文王之所言,证明舜求"中道"确有其事。[9]"中"从字源上看,其结构自甲骨文以来,一直没什么变化,《说文解字》说:"从口丨,下上通也。"[10]P20汉字是象形会意的,"口"乃是整体之范围,"丨"是与这个范围的上下、左右、前后等距离的位子,即平衡点,综合起来看,"中"就是整体的平衡态的表示。"中道"是贯穿于《易经》的基本精神,由此出发,诸子百家对"中道"都有不同的解读、继承和运用。管子说:"中正者,治之本也。"(《宙合》)管子平衡观就是管子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运用和发挥"中道"的结果,达到了中国古代最高的历史水平,这可从与一些传统的对后世曾有重大影响的平衡观的比较中看出。
管子平衡观超越了《易经》的平衡观。在《易经》中,阴阳被规定为这个"天人合一"之整体内在的两个基本元素,以其平衡性来保持整体的稳定和生命力。管子平衡观全面继承了《易经》的阴阳平衡观,同样以"大一统"的整体观为前提,运用和发挥阴阳平衡机制即"一阴一阳之谓道"[11]P269的具体内涵及其万物生成的意义,进而揭示了运动平衡态及其结构,这就超越了《易经》阴阳平衡观,显得更为完备、深刻和精致。
管子平衡观略胜于《内经》的平衡观。《内经》阴阳平衡观与《管子》一样认为宇宙万物在整体上是动态平衡的,只不过,所关注的具体的整体有所不同,《管子》着眼于经济社会整体即"天下",《内经》着眼于人的生命体,平衡具体地被认为是人体内部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内经》从生命规律的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平衡,把阴阳平衡视为生命活力的根本,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12]P181这些观点与管子的类同,管子平衡观略胜于《内经》的就在于它揭示了平衡的本质、机制和结构等,显得更为全面、更富有可操作性。
管子平衡观比老子及道家的积极向上。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且具有平衡的本质属性,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即平衡,但是,社会现象不如天道那样公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无为",进而把原始的混沌的整体平衡视为道的正价值,赞美如"复归于婴儿"[13]P120那样的单纯状态的寡民小国,与管子平衡观相比,显得又消极又落后。
管子平衡观比孔子及儒家的有生命力。孔子及儒家的仁是道的平衡属性的流变,从仁中必然引伸出中庸,孔子把中庸视为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中庸思想与《易经》的阴阳平衡观有一致性的一面,但中庸一旦被规定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8]P25就不如管子平衡观有生机了。因为,第一,中庸被规定为不偏不倚不易的东西,看似很理想,其实,使中庸成为一种不动的死的东西,也就是没有管子所言的"一高一下"起伏运动,中庸反对"过犹"(超过平衡点),反对"不及"(未达到平衡点),要的就是死死钉在平衡点上,这种所谓"中正"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前途的;第二,中庸被规定为纯粹主观的东西,因为没有从实际出发,就不可能依客观条件变化来看待平衡问题。管子认为平衡之所以是动态的,是因为条件如四季更替、生产活动等变化使然的。第三,这种不偏不倚不易的"中庸之道",就很容易被理解为折衷主义和平均主义,使思想处于保守状态而阻碍社会进步。管子虽也强调"中正",但他并没有固守"中正",而把有运动幅度的准平看做是有生命力的常态,此乃管子胜于孔子之处。后来的汉儒董仲舒、班固等,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出发,把孔子平衡观推向极端,成为"天人感应"的神学平衡观,从而使儒家平衡观越来越不如管子的了。
宋理学家朱熹继承孔子平衡观,进一步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8]P25这就曲解了道统"允执厥中"之精神,因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只能是平衡点,而"厥中"是包括平衡点的平衡态,字面上只是一字之差,而实际上差别可大。朱熹理学扬"理"抑"道",以"理"代"道",抹杀了道之平衡性,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看作是绝对不可平衡的,从根本上背离了《易经》之阴阳平衡观的精神主旨,由此看来,理学平衡观与汉儒的一样,都没有管子平衡观那样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至于与其他哲人的平衡观比较的情况,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再赘述了。
(二)管子平衡观的当代意义。管子平衡观固然有其不足之处,比如,朴素、直观,在其理论构成中至少还缺少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平衡态转换即质变,这部分的理论缺失使管子平衡观具有某种程度的保守性,生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原因在于管子平衡观所反映的剥削阶级意识不可能有不断改革精神,也就认识不到或不愿意论及。但是,历史事实证明,管子平衡观被运用于当时齐国图霸事业的实践是成功有效的,就其一般性而言,管子平衡观毕竟是中国古代关于事物平衡的最完备的、最有生命力的哲学思维,这使它于当代仍有现实意义。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中国药事》(月刊)1987年创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
期刊简介: 《营养学报》(双月刊)是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营养专业学术性期刊,1956年3...
期刊简介: 《当代医学》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主办的国家...
期刊简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
期刊简介: 《经济论坛》杂志创刊于1987年10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时代金融》杂志社 出版地:云南...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