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视域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发展

时间:2013-10-28 14:16 来源:发表吧 作者:熊华 刘博识 点击:

  摘要:马克思主义曾经开启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发展都和社会实践的重大或核心问题相关联。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并不只是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为了创建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或核心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时刻将自身的思维植根于所处时代的问题和时空结构中。根据时代提出问题,依靠理论解答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中,时刻强化问题意识,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从容地应对当今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各种诘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问题;整体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曾经开启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篇章,任何一门学科无论是思想的深刻性、还是方法的科学性,亦或是影响的广泛性,都无法与其媲美。这个学说从诞生以来所面临的世界性的争论也是广泛、持久和激烈不停的,其中一些争论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成长一直延续不断的。经历了20世纪末一系列重大事件:苏东剧变、后工业社会的复杂和从现代到后现代思潮的转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否还能被称为"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旗帜"。(萨特语)伴随着"后殖民地"(詹姆逊语)的充分实现,资本主义制度是否真的是"历史的终结"。(福山语)共产主义"乌托邦"(诺齐克语)是不是正在被现实"消解"、"解构"(福柯语),又或是被"边缘化或零碎化"(哈桑语),从而变成"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德里达语)。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还站在时代的前沿,继续指引我们前行,我们必须从研究思路上反思,开阔视野,不再束缚在教科书的理论体系中,从马克思主义现实研究的时代视域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实、学术与思想、本真与自主的诸多解读方式自觉契合,建立一种"文本到问题到实践"的良性循环的诠释模式。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研究多通过三大板块(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类进行研究。然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块,分块研究的再深,也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实质。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发展都和社会实践的重大或核心问题相关联。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问题的出现无疑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生成和本质特征

  问题是理论创新的逻辑和现实起点。问题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指人自觉地认识问题的程度。而对问题认识的自觉程度与问题的产生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指向的是一种立场和范式。这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并不只是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为了创建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或核心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关注、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问题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

  马克思认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289-290马克思的这段话向我们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问题意识。恩格斯认为问题意识是马克思的深刻洞察力和创造性的一个现实表现,"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2]2也就是在马克思看来,问题并不是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并不是为了寻求遥远的彼岸世界的真谛,而是为了追寻现实存在的此岸世界的真理。此岸世界的问题是在马克思主义独特的问题方式下生成的。问题方式决定问题视域,更决定了问题意识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没有从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出发,也没有从旧唯物主义的问题实证出发,而是通过实践的批判和反思提出自己的提问方式。

  首先,马克思主义问题提出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和生活世界。马克思在现实和实践中终结了与旧哲学的清算,实现了世界观的历史性变革,创立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哲学"。马克思批判青年黑格尔派远离现实时指出,"青年黑格尔派没有想到要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更提不出关于其批判和其自身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3]60马克思和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明确划清了界限:"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践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3]73-74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质上是关注时代和实践产生的重大问题,关注人和生活世界的现实状况,提出的问题及其价值性的现实基础也是人们的现实生活。

  马克思曾批判西方哲学在解释人的时候脱离了现实,人要么走向天国,要么归属自然,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的哲学只能停留在表面抽象的人本主义,不可能实现对人的真正尊重,只能是从天国到人间。马克思反其道而行之,从人间升到天国,关注点在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理论向现实的人靠拢。黑格尔在十分晦涩的语言中关注和解释现实世界,但最终仍形成远离现实世界的形而上学概念体系。费尔巴哈提出,"未来哲学应有的任务,就是将哲学从僵死的精神境界重新引导到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精神境界,使它从美满的神圣的虚幻的精神乐园下降到多灾多难的现实人间。"[4]120但最终却成为"爱的宗教"的信仰者。马克思主义吸取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教训,放弃了形而上学的思辨和理论指向,向现实人生活的世界进行探索,开辟了一条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关注,彻底同旧哲学划清了界限,实现了思想史上的"工业革命"。

  其次,马克思主义问题提出的落脚点是改变现存世界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是对尘世和此岸世界进行实践批判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教条式的预见未来,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张的批判是现实的实践批判。"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3]4马克思主义扬弃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逻辑批判和道德批判,达到了实践批判的高度。现实批判,不能忽视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忽视"轻视人、蔑视人、使人非人化"的制度。与其他批判背后的隐形理论模式参照系相比,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在于善于在批判此岸世界、在解释和改造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5]48马克思主义在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受剥削和奴役的状态,揭露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自身矛盾时,根本宗旨是在寻找资本主义的"路在何方",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对问题的独特提问方式决定了其问题的本质特征:实践性、当代性和批判性。首先,实践性。马克思之前的先验思辨哲学的出发点是考察概念与概念,理论与理论之前的体系及其矛盾,马克思主义则是通过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关系,在实践中提炼理论并运用于实践解决现实问题。"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课题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3]54马克思对现实和理论的阐述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领域。"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3]55在马克思看来,提出问题和寻找问题的答案需要在变革现实世界的活动中进行。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批判,也不是兴趣和理论需要,而是实践的需求。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无限循环,而是带有强烈的实践批判。当然,这也并不是说马克思忽视理论的重要性。他们所反对的"只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反对在理论研究中用臆造的、幻想的联系去代替现实世界中真实的、客观的联系,反对脱离实际地构想各种理论体系,特别是反对对现存事物的辩护性解释。在他们看来,科学地解释世界就是要敢于正视和揭露现存的矛盾,这是有效而合理地改造世界的真实前提。"[6]其次,时代性。时代有大小之分。大时代是指以社会或经济形态为依据的区分,例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小时代是以某个特别的特征为依据划分的时期,如信息时代、虚拟时代等等。马克思提出的问题总是与时代息息相关,关乎社会生活状况的自觉认识。海德格尔曾评价指出:"马克思的时代,乃至我们今天的时代有两重独特现实,即经济发展以及这种发展所需要的框架,马克思懂得这双重现实。"[7]问题的时代性在马克思看来是问题现实性的真实体现,是现实社会矛盾的强烈呼唤。马克思主义提出问题的时代性另一个本质原因是问题的"与时俱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历史从一个时代前进到另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思想的变化又会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现实。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方式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原理、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3]142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他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284今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市场经济全球化等现实情况提出的问题,以及人自身存在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构成马克思主义当代问题的锁链结构。再次,批判性。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问题意识的本质性根源。马克思总是在前人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前人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指出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如此强的问题观念,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一直致力于现实社会运动的推进研究,从根本上对现实的社会矛盾进行深刻的反思。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性又体现在扬弃人类已有的现实优秀成果上,特别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的理论突破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也从未放弃对自身理论的完善和补充。社会的新发明、资本主义的新动向、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无情的"批判武器的养料。这种批判不仅不畏惧世俗权威和他人的诽谤,更在于在世人面前敢于"亮丑",否定和修正自身理论结构的错误。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