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丝与互联网商业模式
这是一个粉丝经济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小时代。
电影《小时代》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中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电影,票房成绩也在节节上升,泛滥的口水与疯狂的收入几乎成正比,这已然成为中国电影今年的怪象之一--越是观众口中的烂片,越有票房。然而《小时代》的火热却和今年其他几部观众心目中的烂片如《富春山居图》不尽相同。对《小时代》热的观察,除了最基本的文化层面的分析之外,郭敬明个人的粉丝经济学以及中国互联网特有的用户特性则让这部电影的火热有了更多解读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粉丝经济与互联网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威力,从而为电影的走红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这远比讨论电影的剧情与价值取向更有意义。
小时代的粉丝经济学
粉丝经济是如何炼成的?
粉丝经济是大众传媒的制造物。在英国学者克里斯·罗杰克看来,粉丝经济满足了人们在教堂之外追求偶像的欲望。他在《名流》一书里写道:"随着上帝的远去和教堂的衰败,人们寻求救赎的圣典道具被破坏了。名人和奇观填补了空虚,进而造就了娱乐崇拜,同时也导致了一种浅薄、浮华的商品文化的统治。"从个人品牌到企业品牌,一代代偶像在大众传媒的生产线上不断推陈出新,从生理到心理上满足受众的需求。
互联网的发展成为助推粉丝经济发展的另一大动力。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批研究粉丝文化的学者,像亨利·詹金斯以及约翰·菲斯克提出一个观点:粉丝不单单是个体消费者,他们是一批比个体消费者更主动,更愿意去创造的一群人。这批人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显得更加从容和自在。早年间,《星际迷航》的粉丝们为该故事中的一些明暗线索作注解,以使故事更好读;在中国,自超女时代开始的粉丝经济愈演愈烈,其中,以李宇春为代表的"玉米"团体一度成为中国娱乐圈特有的现象,这也不难理解后来几年李宇春接连出现多部影响力很大的电影,尽管都是近乎边缘角色的人物,但强大的粉丝支持,还是促使这些电影成为当时热议的话题。
而近几年,以制造手机起家的小米公司日益成为粉丝经济的集大成者。
如今数以万计的米粉们每周都参与到小米系统的开发定制中,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自豪地表示:"苹果的更新是一年一次,谷歌是一个季度发布一个版本,而小米则是一个星期发布一个版本,风雨无阻。"聚集小米粉丝的小米社区用户已达到700万,每天关于手机讨论的帖子多达几十万条。
其实,小米的粉丝经济学并不神秘,它学自于美国苹果公司,但却将这种粉丝经济扩展到极致:作为创始人的雷军,并非像苹果公司的乔布斯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永远作为公司PR第一人冲在社交媒体第一线上;创办米粉节,让全国各地的小米粉丝们有了一种集体归属感;在全国各地创办小米之家,不断推出针对粉丝的线下活动;从微博到微信,小米可谓深谙社交媒体的沟通交流之道。这一系列举措让小米公司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最新的估值已经高达100亿美元!
郭敬明的粉丝经济学
谈小时代,就不能不先谈郭敬明,这几年,作为话题人物的郭敬明,用自己的作品完成了财富积累和粉丝积累。世纪之初赢得新概念大赛冠军的他,并未进入公众视野,直到2003年《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终于让人记住了一个叫郭敬明的小个子。但颇具讽刺的一个事实是,《梦》书的抄袭事件为郭敬明赢得了比书籍更广泛的关注,而他的职业定位与发展路径,也自此有了很大不同。
此时的郭敬明(或者他的团队),都敏锐意识到他的潜在读者群体。他开始给他的那些读者们量身定制梦想。这是一群80后甚至90后的读者,他们处在叛逆的青春期与苦闷的后青春期,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渴望长大,渴望爱情,渴望成功,然而现实的学业压力让他们感到沉重,其他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几乎都没有对他们的关注,而图书就成为他们这个群体唯一可以寄托梦想的媒介。韩寒这样描述这个群体特征:"他们傻,幼稚,没有是非观,心智就不齐全,发育就不完善,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纯真和善良,却成天拿这个说事。"
郭敬明的小说就发生在这个背景之下,借助于强大的渠道资源和免费的宣传(各大媒体对于抄袭事件的报道),郭敬明的粉丝成员开始成倍增长,郭敬明对他的这些粉丝也格外关爱,他曾坦言:"我是我,读者是读者,不要因为讨厌我而去讨厌我的读者。"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