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文化产业融资新出路(3)
1.知识产权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SPV(特殊目的机构),或者由SPV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的过程。资产证券化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
文化产业融资的金融创新亦可以运用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一家或多家文化企业将版权等知识产权作为基础资产,转移至SPV并将其整理打包成资产池。在此基础上经过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后,SPV可在一级市场上发行证券。投资者购买后,发起人便募集到了资金,再由日后版权的使用收益偿还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
2.利益共享创新融资模式。
2011年6月,电影《大唐玄机图》在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以"权益共享"的融资模式为影片融资。与影视企业传统融资模式不同,该片的投资方除基本投资外,还通过金融交易平台募集资金,用于电影拍摄及制作,而后将电影版权、票房等未来收益和投资人一起"分红"。金融创新的实践经常走在理论之前,此次《大唐玄机图》的创新融资模式为文化产业融资提供新思路。
利益共享模式的实质仍是产权融资,针对文化产业项目为主,以文化项目的知识产权作为基础资产,通过文化交易所发行以此为基础的证券进行募资,以类似"股票"的形式发行权益凭证,可以定向发行也可向公众融资。投资者通过公开透明的交易所平台购买权益凭证,既可以参与到文化企业或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又能拥有决策权和对未来的知识产权收益的分配权等。文化产业交易所的融通职能和监督职能在这种融资模式下格外重要。不仅要针对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设计出合理的易于接受和发行转让的权益产品,还要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公开和监督。利益共享的融资模式的优点在于公众的监督和利益关联使得融资方在资金使用方面更加谨慎、规范和透明。
三、完善文化产业融资环境的建议措施
(一)建立健全担保机制
担保机制是文化产业融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鉴于文化企业自身担保条件弱的特殊性,我们应从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角度上建立可行的担保机制,拉动更多的担保机构参与到文化产业融资中来,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建设添砖加瓦。
1.建立文化产业融资专项担保基金。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着手启动,该基金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重点扶持我国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和发行放映、出版发行、文化会展、网络信息传媒等传统和现代文化领域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无疑是对文化产业融资最直接的途径之一,但是从大量的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来看,设立专项担保基金也许是更有效的手段,同样数额的基金作为担保资金能够支持的文化企业融资数量远大于直接投资的数量,文化产业的终端融资归根到底还是要还原到市场中去。专项担保基金可由各地方政府财政牵头,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政府财政资金的注入可提升担保基金的信誉度,同时可以提高市场参与的积极性。2.鼓励保险等第三方担保机构积极参与。
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应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和保险资金融资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投资文化企业的债券和股权,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还可以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还可将保险业务深入到文化产业融资的担保中来,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融资方面的不足,保险资金的注入会成为文化产业融资市场的一支强心剂。此外,专业的担保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融资市场。
(二)加强市场服务机构的建设
融资平台的建设除了资金的供需双方外还牵涉到众多服务主体,如文化产权交易所、第三方评估机构、融资信息平台等,这些配套机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融资双方的信息是否对称、融资是否可行。
1.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文化产业相比较其他产业的融资要困难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其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许多融资模式的金融创新都围绕知识产权展开,若知识产权价值不能准确评估就可能造成融资失败或投资人的损失。政府应联合文化行业和评估机构建立起一套可行的、专业的、规范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以减少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2.加强融资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
融资信息平台的建设是沟通投融资双方的重要渠道,可行的信息平台主要有文化产权交易所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目前,我国各省市地区已建立多家文化产权交易所。国家级的交易所有2个,分别在上海和深圳。其中,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9年6月成立的全国首家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仅用了2年时间,其交易量便突破150亿人民币。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产权交易需求只会更加旺盛。如何突破现有的依靠网上和柜台两种交易渠道直接进行产权交易的运营模式,同时利用交易所天然的信息优势,成为文化产业融资的主要平台是今后文交所的发展方向。
(三)积极落实产业支持政策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方针表明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等都给予文化企业以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各地方应切实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给文化企业以宽松的税收环境,以减轻其负担。同时,加大金融支持也对文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政府应从政策层面继续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等。
参考文献:
[1]王松华.文化创意产业的非传统金融创新途径研究--一个独特视角[J].生态经济.2009(10):
[2]邢海恩.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电影产业融资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梁君,郑兴波.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探究[J].改革与战略.2012.(4):165-168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