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战影片《战争和人》在中国遭批判的来龙去脉(2)
时间:2013-12-10 16:14
来源:发表吧
作者:康保成
点击:
次
影片中关于济南事件的描写最容易受到质疑。关于济南事件的性质,中国舆论认为完全是日本占领军的暴行,而日方则认为是蒋介石麾下的北伐军首先挑起了事端,且手段残忍,才招致了日军的报复。《战争与人》小说原著即持此观点。当时的所谓“国际舆论”,即英美法等国的媒体,站在维护本国侨民安全的立场,也支持日方的观点。山本萨夫在改编时采取了折中的描述,认为事件是中国人挑起的,但没有渲染日本人所受到的所谓“伤害”,大部分镜头都含糊地一笔带过。今天看来,济南事件饱受争议的根本原因是弱国无外交。但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又有原著在先,山本萨夫采取折中立场已属难能可贵。
山本萨夫拍过不少批判战争、抨击日本政府的影片,甚至多次在作品中批判当时还活着的裕仁天皇。他的进步立场是显而易见的。正如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八森稔所说:山本萨夫执导《战争和人》的意图是想说明“日本发动的战争的的确确就是侵略战争”。⑤
那么,这样一部反战影片是怎样沦为“反动影片”而受到批判的呢?
二
早在“文革”前的1964年7月31日,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康生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点名批评《北国江南》、《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等影片为“大毒草”。此后,中宣部给中央书记处写了“关于公开放映并组织批判影片《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的报告”,不久,毛泽东批示:
不但在几个大城市放映,而且应在几十个至一百个中等城市放映,使这些修正主义材料公之于众。可能不只这两部影片,还有别的,都需要批判。⑥
于是,从1964年夏天开始,《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地的报刊,都开始出现批判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的文章。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有数百部国产片、近百部译制片相继受到批判。就连五十年代在中国广受赞誉的日本著名导演木下惠介的《二十四只眼睛》也因“表现战争的残酷,宣扬资产阶级和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遭到禁映,直到“四人帮”倒台后的1978年才恢复上映。从1966年到1972年,中国近10家电影厂竟然没有一部故事片问世,中国银幕成了仅有几部影片可以上映的荒漠。在批判一切、否定一切的“文化大革命”中,《战争和人》遭受批判似乎不值得大惊小怪。
其次,上引《人民日报》的按语表明,批判者是把《战争和人》与《军阀》等日本战争影片捆绑在一起的。按《军阀》与《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大海战》、《啊,海军》等影片是否称得上“反动”姑且不论,不过这几部战争片或多或少都有赞美日本海军的成分则是事实。把《战争和人》与这几部片子绑在一起,堪称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此外,拍摄《战争和人》的“日活”电影公司以往曾拍过如《啊,战友》、《啊,军歌:樱花攻击队》之类的右翼影片。日本《人民新闻》1970年11月15日发表的批判文章特意指出:“影片《战争和人》是日活电影公司拍摄的”。可见,选择“日活”拍片也给山本导演带来了麻烦。
然而即使如此,还不足以说明《战争和人》这样一部明显反战的影片在中国受批判的全部原因。因为,对《战争和人》的批判首先是从日本国内开始的。
那么,最早批判《战争和人》的是些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批判这部反战影片?又为什么他们的批判文章会受到中国当时当权派的重视?这要从日共(左派)的成立以及与中国“文革”的关系说起。
在历史上,日本共产党内部曾经几度分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交恶。1964年7月14日,苏共中央发表《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相继发表《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中苏两党开始公开论战。以宫本显治为首的日本共产党采取亲苏立场。1966年,正当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时,宫本在上海与毛泽东会谈,当面拒绝了毛泽东提出的日共在中苏论战中支持中共的要求。此后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提出中国的四个敌人:“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美国帝国主义、宫本显治修正主义集团和佐藤荣作反动内阁”,中共与日共的关系从此决裂。
与此同时,日共中的一些亲中共派党员被开除。据原日共党员川口孝夫的回忆,1967年1月27日,在北京的日共左派发表了同宫本显治所主导的日共决裂的声明,日共迅速作出反应,在机关刊物《赤旗报》上刊发了将这些造反派成员开除出党的决定。⑦1969年11月,以福田正义为首的日本共产党(左派)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30日发表成立《宣言》。“宣言热情赞扬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坚不可摧的堡垒。宣言强烈谴责美日反动派加强军事勾结,指出尼克松和佐藤的日美‘联合公报’是美日反动派企图进一步强化对日本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迅速复活军国主义,从而把日本人民紧紧地绑在美帝国主义的战车上,全面动员日本去为美国所策划的侵略亚洲计划服务。”⑧可见,日共(左派)与中国“文革”时掌权的中共极左派关系密切。而首先对《战争和人》展开批判的《人民新闻》和《长周新闻》,就与日共(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民新闻》是以志田重男为首的日共(解放阵线)机关报《新左翼》的前身。志田重男(1911-1971),1932年加入日共,1957年以主张左倾冒险主义而被开除出党。其后组织日共(解放阵线),1968年创办《新左翼》,其后改题为《人民新闻》。该报对内激烈批判天皇制,反对《日美安保条约》;对外支持巴勒斯坦中的极端主义立场,甚至发表过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联合赤军、日本赤军的主张,就连日本赤军的领袖人物重信房子也给《人民新闻》写过稿子。
《长周新闻》1955年由福田正义创办于日本山口县。当时福田作为亲中共派被日共开除,就以“独立、民主、和平、繁荣、民族文化发展”为纲领创办了该报。1966年日共分裂,福田成为日共山口县委员会(左派)的领袖。1969年11月以后,《长周新闻》事实上成为日共(左派)的机关报。1967年1月31日,《人民日报》第5版发表了一篇题为《日本〈长周新闻〉记者座谈会热情赞扬我国文化大革命,革命造反派夺权体现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为七亿人民所掌握正把社会主义革命推向更高阶段》的“新华社电”。由此可见《长周新闻》的政治立场。
这就难怪,这两家报纸为什么会率先抛出批判《战争和人》的文章了。简言之,日本国内极左思潮代表人物,受中国“文革”的影响,将一部反战影片简单粗暴地扣上“宣扬军国主义”的帽子予以否定。
值得指出的是,日本媒体对《战争和人》的公开批判,还要早于中国媒体对《山本五十六》等三部影片的批判。请看下面的时间表:
发表时间1文章题目1发表媒体1970年9月13日1《披着新装的为侵略战争作准备的电影》(评《战争和人》1日本《长周新闻》1970年11月4日1《戳穿美日反动派借尸还魂的阴谋——评日本反动影片〈山本五十六〉》1《光明日报》(次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1970年11月15日1《对影片〈战争和人〉的批判》1日本《人民新闻》1970年12月13日1《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野心的大暴露——评日本反动影片〈日本海大海战〉》1《光明日报》1971年7月14日1《揭穿佐藤政府搜罗炮灰的骗局——评日本反动影片〈啊,海军〉》1《光明日报》(7月20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从上面的时间表看,日本《长周新闻》发表批判《战争和人》的文章一个多月之后《光明日报》才开始发表第一篇批判《山本五十六》的文章,似乎是日本的媒体拉开了中国“文革”中批判日本“反动影片”的序幕。其实不尽然。
早在《长周新闻》刊发批判文章之前半个月,《人民日报》1970年8月29日第六版“工农兵战地”专栏发表了署名“北京南口机车车辆机械厂工人评论组”的《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一个铁证》的文章,其中说到:“为了用军国主义思想毒害日本人民,日本反动派广泛利用书籍、报刊、电影、广播、电视、音乐等各种文化、宣传工具,大造军国主义舆论。他们美化侵略战争,歌颂屠杀暴行,为战争罪犯东条英机之流鸣冤叫屈,为军国主义分子山本五十六等人树碑立传。”同日同版还刊发了一条“新华社讯”,标题是《竭力美化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史日本反动派正为向外侵略大造反革命舆论在加紧扩军备战同时,利用出版物、电影和歌曲等大肆宣扬军国主义》,文章援引的“东京消息”说:
利用电影向日本青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是佐藤反动政府的一贯恶毒手法。它们一方面把二次大战中拍制的一千多部反动影片拿到日本全国各地公开放映,另方面又大量地拍制了美化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新片。从争夺殖民地的日俄战争、侵略中国,直到“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和太平洋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侵略战争,都以故事体裁或记事体裁搬上银幕,千方百计地为老牌军国主义招魂,为臭名昭著的战争罪犯歌功颂德,洗刷罪责。目前正在摄制的大型影片《战争和人》,就是用所谓叙述史实的手法,从一九二六年的沈阳“皇姑屯事件”,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系统地宣扬了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罪恶历史,用颠倒黑白的手法,妄图毒害日本观众。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