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共生模式研究(2)

时间:2014-03-13 11:49 来源:发表吧 作者:张清辉 李敏 点击:

  “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动植物互相利用对方的特性和自己的特性一同生活相依为命的现象。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Anton.De.Bary)于1879年首次提出共生概念:共生是不同生物密切地生活在一起(livingtogether)[3],之后范明特(Famin-tsim,1835-1918)、保罗·布克纳(Prototaxis,1886-1969)对此发展完善,得出共生是不同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或者抑制的关系(Ahmadjian,1986)[4]。共生现象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领域,美国生物学家马格里斯于1970年运用共生学说研究了细胞体,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于1960年第一次提出共生进化理论,并于1981研究了共生在细胞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欧·威尔逊在1990年提出自然生物之间的寄生、偏利共生及互利共生关系。在国内,袁纯清于1998年首次完整地运用共生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较为系统地表述了共生理论,并将其引入我国小型经济的研究,2002年又引出了金融共生理论概念;吴飞驰于2002年出版了《企业的共生理论》,全面地研究了企业的共生现象。

  在共生关系的三要素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模式重要是因为它不仅反映和确定共生单元之间的生产和交换关系,而且反映和决定共生单元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或贡献,同时它反映和确定共生关系对共生单元和共生环境的作用。共生组织模式从共生行为方式看,包括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共生模式从组织方式看,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共生。

  现有关于共生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学者们广泛地应用共生理论三要素分析哲学领域、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问题。目前共生理论研究较多的是企业的共生问题。共生系统内企业之间在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学习来增加彼此间的竞争能力,加速了彼此能力的成长。在企业共生群落内,信息沟通的快捷性使先进经验、技术的外溢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和技术的外溢可以使企业层面的创新和进步能够非常容易上升到产业层面的创新和进步,从而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结构的升级。

  3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演绎及简评

  马森·海尔瑞(MasonHaire,1959)首先提出了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观点来看待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也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20世纪50年代,他应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观点来研究企业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者们对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比前一阶段更为深入,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哥德纳和斯坦梅茨。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学者们在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纷纷提出了一些企业成长模型,开始注重用模型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邱吉尔、刘易斯、葛雷纳以及伊查克·爱迪思。在西方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此又进行了修正和改进,主要代表人物有陈佳贵和李业。

  现有关于生命周期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应用于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分析、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如同人和其他生物一样,企业都有其生命周期,都有产生、成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重视企业不断变化的演进过程,分析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律性特征和导致不同阶段递进演变的内在因素。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会趋于一致。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判断的依据,具体阶段数的划分,生命周期形成的内在机理,以及蜕变战略的时机选择和策略的具体内容等,都会逐渐达成一致认识。

  4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协同创新共生模式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企业从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开始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直到依法破产、被接管、被收购或其他原因而灭亡为止的一段时期可以称为企业的一个生命周期。本文选用4阶段模型,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萌芽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4.1萌芽阶段时期的协同创新共生模式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275774677投稿辅导1003180928
 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610071587投稿辅导1003160816
 联系电话:13775259981

联系方式
李老师QQ:发表吧客服610071587 陈老师QQ:发表吧客服275774677 刘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60816 张老师QQ:发表吧客服1003180928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期刊鉴别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热门期刊
发表吧友情提醒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

 
QQ在线咨询
陈老师:275774677
张老师:1003180928
李老师:610071587
刘老师:1003160816
论文刊登热线:
137-7525-9981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友情链接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