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毋庸置疑,文本从一诞生起,自身便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世界,而且优秀的文本像一座富矿,总有开掘不尽的意义。文本解读,说到底就是读者对文本所隐含的丰富意蕴不断地发现。问题是,文本意蕴不可能一览无余,它似乎故意跟你过意不去,总是躲在文本最深层次的某个隐秘处。孙绍振教授认为,“阅读本来并不神秘,不外乎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以及作者主体之间的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①的确,在少数优秀读者那里,阅读似乎变得很简单,他们很容易找到从表层到深层的通道,而对于大多普通读者而言,要真正进入作者创作隐秘的内心,破解文本的密码,却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我们总不得其门而入,因为大多文本竭力地隐藏着作者的内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不少文本也仅仅有一点“暗示”而已。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找到进入文本世界通道的入口,进而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
一、发掘文本无意识点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以为就不应该暴露自己,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面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自然里面露面一样。人算不了什么,作品才是正经。”②虽说作家在文本中没有露面,但是他的思想和情感还是凝聚在文本的语言和言语之中,有的甚至连作者本人都没有察觉、没有意识到。因此,解读文本的一个突破口,就是留意文本的无意识点,从字里行间去寻找发掘“艺术家”刻意隐藏在作品中的“隐秘”。
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第9自然段写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句中“Ade”一词,课本注释为:德语,意思是“别了”或者“再见”。普遍的解读是,作者无意之中运用了德语Ade一词,表现了童年的“我”告别百草园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但是,鲁迅为什么不用中文“别了”或者“再见”?不用自己熟知的日语或者俄语,而在此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德语呢?
对于这个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无意识”点,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一是德语“Ade”本身词义。“Ade”为德语中告别时的简单口语呼号,多用于儿语中,表示一种亲昵、随意的语气,但感情色彩很浓,传意传神,简单音节里倾注了儿童惜别的感情色彩。鲁迅在文中借用德语儿语“Ade”,惟妙惟肖地刻画了童年的“我”对百草园中的“朋友们”所表现的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二是本文的叙述风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写,语言的无限趣味性让其历久弥香。具体到“Ade”一词,“其趣味性就在于它给读者带来的新鲜感,这与百草园的新奇、神秘色彩,以及全文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三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鲁迅是在处境很“无奈”的情况下,想通过写作,让儿时的甜蜜回忆冲淡一下自己的“苦闷”。无限童趣和童年的欢乐注入笔端,让他有一种释放感和轻松感,写着写着“洋”起来了,突然冒一句非常时尚的语言了,看似意外,实属正常。这样深层次地探究这个“无意识点”,再联系其所处的关键位置:从百草园过渡到三味书屋,进一步探究本文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完成了从一个“无意”点到“有意”的解读文本的探索过程。③
“作家倾入作品的也不仅仅是意图。除了所欲表现什么,作品同时还显现了作家所欲隐瞒什么——后者常常是无意识的,甚至作家自己也未能觉察。这个时候,批评家毋宁说恰恰要看到作家如何突破原初的意图,形成意图之外的意义”,④所以,解读者要善于透过文本,在发现作家“所欲表现什么”之外,悉心体味“作家所欲隐瞒什么”,将隐藏在“潜意识”和“无意识”中的“意图之外的意义”发掘出来。否则就很容易被浮在文字表面的东西所“蒙蔽”。
二、透视文本重复点
重复就是反复出现。一些词语、句子或者毫不起眼的细节、景物、意象等等,如果在文本中的反复出现,肯定不是作者的大意疏忽,而是作者有意安排,都承载着某种特殊的使命。文本的重复点是最容易发现的,关键是我们不能轻易滑过,而要透视文本的重复点,从表层进入深层,把它承载的特殊使命揭示出来,从而完成对文本核心意义的理解。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