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金融强省发展的条件分析
如前所述,上述六省市是在区域金融深化的背景下提出金融强省发展战略的,这表明发展金融强省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沿着区域金融深化的思路,可以将这些条件概括为前提条件、需求条件和供给条件等。
(一)区域金融深化是发展金融强省的前提条件
发展金融强省的前提是区域金融深化,也就是区域金融发展已到了较高水平。何谓金融发展?从金融结构角度看,戈德史密斯(1969)认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而“金融结构既包括金融与实质经济的配比关系,又包括各类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中的比例关系”。综合来看,金融发展包括绝对发展和相对发展两方面,前者指金融体系自身的发展,后者指金融与实体经济配比关系的变化。
发展金融强省,区域金融在绝对发展方面应具备较好的前提条件:一是区域金融体系比较完善,表现在区域内各类金融机构齐全且数量较多,金融交易工具丰富且金融交易便利,金融功能比较齐备等方面;二是区域金融行业规模比较大,表现在区域金融业GDP、金融资产总量、金融交易量较大,金融从业人员较多等;三是区域金融效率较高,表现在区域内资金配置效率较高、金融机构盈利能力较强、金融资产质量较高等方面。与之相对应,在区域金融的相对发展方面,金融行业应跻身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列,区域经济的金融化(货币化)程度较高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衡量指标除前文提到的货币化率、金融相关率之外,还包括金融业贡献率(金融业GDP/地区GDP)、证券化率(证券市值/地区GDP)、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地区GDP)等。
此外,发展金融强省,还应具备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即区域内拥有一至二个功能较强、影响力和辐射面较大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以广东为例,其所属的深圳和广州均是在国内较有影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在综合开发研究院2012年8月发布的第4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深圳和广州分列第3、4位,分别被认为是“全国性金融中心”和“华南金融中心”。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是发展金融强省的需求条件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无法脱离经济发展而独立发展。根据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不同,帕特里克(1966)将其概括为需求反应与供给引导。需求反应指金融体系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即经济发展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金融体系因此而扩张和发展;供给引导指政府部门为促进经济更好发展而通过人为设计、强力支持来优先发展金融体系,超前发展的金融体系反过来刺激、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概括较好地揭示了金融发展的两大动力源——经济发展需求拉动和政府供给引导政策推动,这也构成了金融强省发展的需求条件与供给条件。
从需求条件来看,一方面,经济发达省市的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拥有更多的现金、存款、债券、股票和外汇等金融资产,如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六省(市)银行业资产总额合计占全国比重超过半数”,这为区域金融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金融资源。另一方面,经济发达省市的企业、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出口需求更为旺盛,投资与贸易规模更大、行为更频繁更复杂,这对区域金融体系的功能提出了更高、更新和更复杂的要求,从而将拉动区域金融机构的聚集与壮大、金融交易工具的创新和丰富、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健全,进而促进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从已经提出金融强省发展战略的省(市)来看,均是我国经济强省(市),2011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和北京的GDP分别位居全国第1、2、3、4、11、13位,人均GDP分别位居全国第7、4、10、5、2、3位,这从实践层面说明了需求条件对于发展金融强省的重要性。
(三)政府的供给引导政策是发展金融强省的供给条件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我国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控制与干预还比较严重。可以这么说,发展金融强省的过程就是在坚持底线的基础上,政府对区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价格的管控逐步放松、区域金融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区域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逐步发挥直至充分的过程。这里有两个问题非常关键:一是我国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发展金融强省方面拥有很大的供给引导政策空间;二是发展金融强省一定要得到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供给引导政策支持。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践来看,如果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政策倾斜与权力下放,发展金融强省就很难取得成功。
罗纳德·麦金龙和爱德化·肖认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放弃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放弃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其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供求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这些政策举措,就当前我国金融强省发展来看,有些可以借鉴,有些则没有适用性,应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吸收。中央政府应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结合不同省(市)特点,选择恰当的供给引导政策,以支持发达省市的金融强省发展战略。
各省(市)地方政府自身的供给引导政策也非常重要。在区域金融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金融产业正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省市的支柱产业乃至重要支柱产业。以北京为例,其2011年的金融业贡献率已达13.63%。对于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产业,如果地方政府采取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将在提高区域经济总量的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与支撑,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影响区域金融发展的因素很多,发展金融强省,除了上文提到的前提条件、需求条件和供给条件之外,还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性条件,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良好等。
四、关于当前金融强省发展的几点建议
从实践来看,我国东部发达省市的金融强省发展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相关地方政府确立的金融强省发展目标比较明确,采取的措施也比较有力,必将稳步推进金融强省的发展。但从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来看,各省(市)的金融强省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存在重视区域金融经济发展而忽视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倾向、区域金融发展模式不清、功能定位模糊、路径不明等,这些都是需要在金融强省发展实践中高度重视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处理好区域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区域金融深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金融强省能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货币信用是一种衍生经济,其扩张速度与规模一定要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前提,不能任其自我膨胀,形成货币信用过度扩张。实践证明,当国民经济活动中超出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货币交易活动量过度增大,特别是金融虚拟资产交易量过度扩大,使金融系统风险激增时,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为期不远了”。因此,在发展金融强省时,一定要处理好区域金融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避免由于区域经济过度金融化而导致实体经济受损。
为此,首先要明确发展金融强省的宗旨在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具备良好需求条件也即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不宜实施这一战略;其次要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金融功能的需求来确定金融强省发展的总体战略,使得金融强省的发展不脱离区域经济发展这一基本前提;最后要在金融强省发展过程中,保持区域金融经济规模与实体经济规模的协调发展,这一点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出现的经济非实体化发展现象值得关注,如在浙江、广东等地,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在消费需求不旺和房地产、金融市场等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纷纷放弃实业而进入房地产和金融市场,追求“挣快钱”、“挣大钱”。日本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和金融泡沫破灭的恶果告诉我们,如不能迅速和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必将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在发展金融强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www.fabiaoba.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期刊发表、投稿辅导、发表期刊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发表期刊,寻求论文刊登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刊登/国家级论文刊登/
CSSCI核心/医学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邮箱:fabiaoba365@126.com
在线咨询:
275774677、
1003180928
在线咨询:
610071587、
1003160816
联系电话:18796993035
期刊介绍: 《中国青年研究》(月刊)1989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研究青年与青年...
主管单位:湖北通信服务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省通信服务公司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
期刊简介: 《计算机工程》(月刊)1975年创刊,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
期刊简介: 《建筑设计管理》(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
期刊简介: 《海洋科学》Marine Sciences(月刊)1977年创刊,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
主管单位:湖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73...
近来发现有些作者论文投稿存在大量剽窃、抄袭行为,“发表吧”对此类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论文已经停止编辑、推荐。同时我们也提醒您,当您向“发表吧”投稿时请您一定要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唯一性,这既是对您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的尊敬。
此类投稿的论文如果发表之后,对您今后的人生和事业将造成很大的麻烦,后果不堪设想,请您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行。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争议或任何其他原因,“发表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侵权法律责任概由剽窃、抄袭者本人承担。